威尼斯被稱為水城,也被稱為橋城,根據旅游雜志的記載,構成威尼斯的島嶼約擁有400座橋梁,那些狹窄的路不可能有汽車經過,如果不想坐船,就只有步行和騎摩托這兩種選擇了。
說是摩托也不是摩托,就是那種小的電動車,年輕人騎著它在大街小巷中穿行,非常煩人。
威尼斯市中心也就是老城區是沒有機動車道,它的主要功能是旅游,絕大多數本地人都住在郊區。
意大利除了小偷多,警察效率低,哪兒都好,那些飛車黨敢在老城區搶包還不是因為威尼斯警察巡邏時只能步行。
哦,來一次意大利沒遭遇過搶劫怎么能算是來了黑手黨的故鄉。
老城區的河道很窄,狹長的貢多拉根本沒法掉頭,基本上就只能容兩艘船經過,想騎摩托艇追罪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警察存在的目的基本上就是給游客指路,或者是解決消費糾紛,也就在大運河這種寬敞的航道能看到他們開汽艇巡邏。
單身女性在國外旅行必須小心,但是她是個女巫,還有鳥蛇蟑螂堆當保鏢,可以暫不用擔心人身安全問題。
圣馬可廣場被稱為“威尼斯心臟”、“歐洲最優雅的客廳”,老城區很多路都通向那里,威尼斯舉行盛大的節日慶典、政治活動、宗教節日都在那里舉行,以前十字軍東征后的戰利品就陳列在圣馬克教堂。
圣馬克廣場上的圣馬克大教堂,因收藏了耶穌門徒圣馬克的遺骨而得名,而廣場則由教堂得名,圣馬可圖書館則是因為建筑師名叫馬克,建造時圖書館時珊索維諾采用了和總府邸一樣的雙層拱廊結構,只是高度上略低一些。這個使用古典式柱子的長長的拱廊,簡潔悠遠,如今成了露天咖啡廳,但是因為淹水了,并沒有多少客人。
和平鴿也不見了,幸好水淹的不深,穿著防水雨靴還可以通過,沒錯,出太陽了,但這和潮水沒有多大關系。
波莫娜發現一個特點,在海德公園有很多長椅供人休息,在威尼斯只要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坐下休息了,圣馬可教堂的臺階上就有很多人坐在臺階上休息,他們讓她想起了中世紀時期的人,有很多人無所事事守在教堂門口等著發救濟,只需要吻一下十字架就能換來面包。
該隱那么勤奮得種糧,為什么神鐘愛的還是亞伯的祭品?放羊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發呆,哪有種地那么辛苦。
該隱將那么辛苦得來的糧食獻給神,卻沒有得到它的偏愛,因嫉妒而犯下了第一場謀殺。
馬可是圣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圣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從此以后圣馬可是威尼斯的守護神,不再是商業和欺詐之神赫爾墨斯了。
圣馬可大教堂采用拜占庭式建筑風格,內部裝飾了很多拜占庭風格的馬賽克裝飾畫,畢竟那時的威尼斯共和國曾經是拜占庭帝國的附屬。
一般圣經學者公認,馬可福音成書最早,而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參照馬可福音改寫,并加添其它數據而成的。
馬可的表兄是巴拿巴,巴拿巴信主之后奉獻了家產,后來就專心從事福音工作。他把馬可帶到安提阿,又帶馬可往小亞西亞從事游行布道,但不久之后馬可便因故返回耶路撒冷,此事使得同行的保羅相當不滿,耶路撒冷會議后,巴拿巴又帶馬可往居比路傳道,從此關于馬可的記載就暫時消失。
也正是因為如此,馬可寫本書的地點傳說不一,有的說在羅馬,有的說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也就是說828年威尼斯商人移來到圣人骸骨有可能是假的。
圣物造假的事不少見,都靈的裹尸布就是其中之一,據說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之后、復活之前,尸體就是用它包裹、下葬的。它并非唯一如此聲稱的圣物,世界各地大約有40條聲稱與耶穌尸體有過零距離接觸的裹尸布。
至于最后的晚餐時,耶穌使用過的圣杯更是被傳的神乎其神,圓桌騎士之一的加拉哈德曾利用圣杯的神奇力量治愈了奄奄一息的廢王。
圣杯被帶入不列顛之后不久就神秘失蹤了,波莫娜還沒瘋到以為赫夫帕夫的金杯,那個被伏地魔用來制作魂器的金杯就是傳說中失蹤的圣杯。
只是,太瘋了,難以想象,與之相比,她更喜歡另一個稍微理性點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希臘人畢達哥拉斯曾認為地球是球形的,因為月亮也是圓形的,并且圓形代表的是一種美學。
后來有人把子午線測量出來了,雖然不是很準,卻至少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然后過了一千多年,麥哲倫通過環球旅行證明地球是圓的而非平的,那個時候的航海家還沒有望遠鏡這個工具,因為視力的限制,人類無法觀察遠處海面情況以及附近的船只識別,容易觸礁擱淺或者遇上海盜,直到麥哲倫死后幾十年,伽利略為了觀察月球而發明了望遠鏡。
伽利略發明望遠鏡的地方就在威尼斯,那個時候的威尼斯玻璃匠人一直試圖制造沒有氣泡和雜質的透明玻璃,實驗了好多次都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