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山上有兩條溪水,一大一小,大的叫虎涎溪,小的叫虎淚溪。
其中虎涎說的是老虎的口水,虎淚則是老虎的眼淚。
這幾日嬴澤六千多人的大部隊一應用水都是從虎涎溪中接引過來的,用的是從中間破開的毛竹綁扎而成的管道。
這是這個世界的土辦法,經過系統檢測也沒有什么問題,嬴澤也就欣然接受了。
不過后期嬴澤定然是要將這飲用水的生命線給保護起來的,前世天朝的地下管線就可以被引用過來,反正這個世界的地下也沒有什么亂七八糟的管道,直接挖就行了。
嬴澤之所以這么重視虎涎溪,除了它的水是臥虎山上六千多人的生命保證之外,這虎涎溪附近的泥土,也被嬴澤看上了。
六月初二一大早,嬴澤就帶著人,沿著虎涎溪一路向上,整整走了將近二十里路,挖了上百處的溪邊紅泥,帶回了營地。
這些紅泥,就是用來燒制磚頭的材料。
嬴澤前世對于建筑行業有所了解,也知道普通紅磚的長寬高分別是240毫米,115毫米和53毫米。
雖然嬴澤不知道為什么是這個數字,但這并不妨礙他把這個數據拿來套用。
利用系統的測量,嬴澤用一把小刀輕易的切出了一塊正好是240*115*53毫米大小的磚塊。
這塊磚頭將作為這個世界的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紅磚,留存于世,也將作為接下來所有紅磚的標準,被放在這個營地內妥善保存。
按照型號切削好了之后,這些磚還需要經過晾曬,使其中的水分大致干燥,才能放入窯爐中進行燒制。
燒制完成之后經過冷卻,便是成型的磚頭了。
按照道理,晾曬的時間需要很長,大概十幾天,但嬴澤現在沒有這么多的時間,于是便將之前燒石灰石的熱量收集起來,用數個鼓風機吹進地道里。
這地道也是這幾天嬴澤讓礦工們挖好的,需要晾曬的磚頭就放在這個地道中,大量的熱氣吹進去,自然就帶走了水分。
等幾個小時之后,這些磚坯就徹底干燥了,于是又讓人送入窯爐進行燒制。
就在燒制的這段時間里,嬴澤還自己設計出了一個手動傳送帶,雖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搖動,但起碼這樣方便了許多。
將磚坯放上傳送帶,然后那頭出來的就是干燥的磚坯,直接進窯爐燒制,簡單易懂。
只不過這個傳送帶要做出來,還需要好幾天的時間,現在嬴澤也只能用笨辦法,先放進去,干了之后再取出來。
磚坯在窯爐里整整燒了一夜,由于都是用木柴燒制,溫度不夠,所以燒的時間自然也就長了。
直到第二天一早,嬴澤下令打開窯爐取出轉頭一看,卻發現現實遠遠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
轉頭外部燒好了,但里面還是干燥的泥坯,完全沒有嬴澤想象當中的那種轉頭的樣子。更重要的是這磚頭是實心的,沒有孔洞,無法透過水分,粘結能力必然也十分低下!
顯然,嬴澤在通往基建狂魔的路上,又遇到了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