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明國境到非洲東部沿海需要多長時間?
嬴澤以前不知道,現在大概知道了。
從前嬴澤從書上讀過,鄭和每一次下西洋都需要耗費數年時間。
比較特殊的是第七次,從宣德五年出發,到宣德八年回到南京。
期間經歷了鄭和的死亡,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是整個下西洋大事件最后的終結。
但嬴澤經歷的這一次下西洋,卻比歷史上記載的晚了整整三年!
按照正史記載,宣德八年,鄭和即將在回程的路上,在阿三國西海岸一個叫古里的地方因病去世。
嬴澤這些天來一直在鄭和身邊帶著,也為他診斷過身體,按照鄭和的身體素質,估計再活個五年甚至十年也沒啥問題。
但海上沒有足夠的醫療裝備和藥品,嬴澤也不知道鄭和是不是會沾染上麻煩的疾病,所以暫時也不能定論。
但從那一日消滅了海賊之后,嬴澤去鄭和那里就去的越發勤快了,連護衛艦上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給了自己的副將來完成。
當然了,嬴澤也是知道這副將對自己忠心耿耿,才會做出如此選擇。
時至今日,嬴澤大概明白了這個副本的尿性。
除了時間跨度比較長之外,這個副本的難度其實非常之低!
嬴澤不知道是本來就是這樣,還是因為副本指定券的作用,但這總歸對他是有些好處的。
最明顯的就是現在的嬴澤身上那股子燥郁之氣一掃而空,整個人的狀態愈發的朝那山川靠近,頗有不動如山的氣息。
用文氣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如岳臨淵、岳峙淵渟??、器宇軒昂之類的。
嬴澤也感受到了這一點,并且樂在其中。
他從來都覺得人是不會完美的,需要從其他人或事件之中汲取養分,讓自己成長起來。
從七下西洋的鄭和身上,嬴澤學到了這種榮辱不驚的氣度,也學到了不少關于統帥水軍和在大海上航行的知識。
當然,也學到了鄭和身上的老奸巨猾。
沙盤之上,衛國已經只剩下一個郡七座城池了,近乎茍延殘喘。
大秦在這段時間里在鄭和的手中爆發式的發展,比在嬴澤手里還要更加迅速。
但發展的方向不一樣。
嬴澤更側重于大秦的底蘊,因為嬴澤知道他的目標遠遠不止于衛國、晉朝甚至周圍剛剛探明的鄒國、趙國甚至是夏朝等等。
而鄭和不同,他只覺得這是一道題目,所以他選擇的方式是暴兵!
大量訓練特殊士兵,比如呂布的并州鐵騎在三個月內發展到了十萬!
秦弩隊三個月增長到了十萬!
甚至并不被嬴澤看好的大戟士,也發展到了五萬人!
就是靠著這些可以暴兵的特殊士兵,鄭和打的嬴澤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怎么辦呢,只能抱頭鼠竄啊。
這一場沙盤上的模擬戰斗,在嬴澤的“負隅頑抗”之中又持續了七天時間,終究嬴澤還是沒能繼續挺下去,只能選擇投降。
但第二天,嬴澤又高舉晉朝的大旗,開始對大秦發起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