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周邊有不少國家,或者說整個北疆除了那兩個圣朝之外,還存在著大量的國家。
這些國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比如夏國便是多山,百姓多狩獵,而晉國則靠海,百姓多捕魚。
在這個時代,百姓們的生產生活多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的關聯。
為什么要說這個呢,因為最近大秦又收到國書了,而且還是和燕國一樣,申請成為大秦屬國的國書。
而且不止一封,魏國和齊國都派人給大秦送來的請求成為屬國的國書,爭先恐后的想要成為大秦的附屬。
按照春秋大陸的慣例,成為屬國,也是能夠分潤到宗主國的一絲國運之勢的。
只是在嬴澤看來,魏國和齊國這次的歸順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利潤可言。
只不過是屬國而已,他又不可能話大功夫去建設這兩個國家。
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大秦這會兒是真的窮。
沒錯,大秦又窮了。
上次抄家大秦雖然獲得了不少的錢財,這些錢財也的確還在大秦的國庫之中。
但大秦這次的窮不是金錢上的窮,而是人口上的窮!
大秦第二次全國范圍的征兵活動就在前幾天開始了,報名參軍的百姓非常多。
各個咨詢點那是人山人海,只是能夠通過測試的,卻寥寥無幾。
說到底,還是大秦的底蘊不夠。
嬴澤收到李斯的稟告之后,又陷入了頭疼之中。
這個問題不解決,大秦真的沒辦法繼續發展了,家都守不住,拿什么發展!?
于是嬴澤下了道命令,魏國和齊國,誰能夠把自家士兵統統拉到大秦來,讓大秦挑選一番,誰就是大秦的第二個屬國。
當然了,送回魏國和齊國的國書上肯定不是這么寫的,會隱晦一點,文縐縐一點。
比如打著嬴澤想要挑選皇家衛隊的幌子。
這種事兒是有先例的,春秋大陸上不少國家都會從自己的屬國之中挑選親衛。
既是給屬國面子,又能減少開支。
畢竟這些人雖然成了皇帝親衛,但他們的軍餉什么的還是由屬國負責的。
嬴澤的命令發出之后,魏國和齊國都立刻行動了,將整個國家最強大的士兵集體拉到了咸陽城。
這是真打算歸順大秦了,否則不可能把最強的士卒送給嬴澤的。
防人之心不可無嘛。
只不過三天之后出現在咸陽城的這兩支劍拔弩張的部隊,還是沒能讓嬴澤滿意。
他們之中只有兩成符合特殊士兵的入伍需求,剩下的還是需要時間去鍛煉。
可現在大秦缺的就是時間啊!
嵐郡那邊的訓練場還很寬敞,足以容納二十萬人同時在里面訓練、生活,儼然就是一座小小的城池。
可關鍵現在嬴澤就算拉起整個大秦的士卒,也沒辦法將這個訓練場填滿。
大秦的發展好像陷入了困境,嬴澤的思路也走進了死胡同。
直到那天,嬴澤微服私訪,走在街上。
“老爹,陛下征兵,你怎么不去參與一下,說不定就能成為大王的親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