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皇都商丘。
皇宮之中,夏朝皇帝一臉郁悶的坐在王座之上,聽著文臣武將們在討論。
糧食被劫走的事情早已傳到了他的耳中。
之前那批糧食出自國庫,按理來說應該算是夏朝皇室資產。
畢竟整個夏國都是人家的。
你說夏國皇帝難不難受?那肯定是難受的,明明拿出了將近十萬石糧食,卻什么事情也沒做成。
要知道這可是整個夏朝二十分之一的糧食儲量,雖然不多,可也絕對不少了。
而且這些糧食雖然不能徹底解決這些小國的問題,但卻是足夠讓他們暫時度過燃眉之急了。
畢竟百姓們手里有了糧食,民心也就安定下來了。
再加上農民們圍城可死了不少人,這些人死了之后被埋葬在地下,就成了土地的養料,可以讓土地更加肥沃。
而且人少了,消耗的糧食自然也就更少了。
特別是那些小國的王室、世家大族都被清理掉不少,這樣一來消耗糧食的大戶也少了,這些糧食講道理其實夠起義的百姓們消耗一段時間。
可現實是這些糧食根本就沒有到這些小國百姓們手上啊!
嬴澤將這些糧食聚集起來,然后選擇了慢慢發放給這些小國的百姓們。
百姓們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大秦用一堆來自夏國的糧食掌控住。
他們只知道有人每天在各大城池里建棚施粥,他們有粥喝,能活下去,自然就不會鬧事。
對于這些百姓們來說,他們起義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自己活下去。
現在目的達到了,他們的想法自然還是要回去繼續種地,安土重遷、故土難離,都是形容他們現在的情緒的最佳詞匯。
但顯然嬴澤并不想讓他們離開,嬴澤還需要他們來進一步攫取夏國的糧食!
正月初十到正月二十,十日之間,管事兒的樂毅以百姓們的口吻一連朝夏國上書三十二封,請求夏國再運些糧食救濟這些百姓們。
國書之中言辭懇切,態度非常友好。
國書送到夏國皇帝面前,那夏國皇帝能怎么辦?只能讓屬下討論一下唄。
這一討論又是三天時間,然后得出一個結論,再從國庫里調集二十萬石糧食,派兵五萬,運送到這些小國境內,并有這些士兵負責將糧食分發下去,并占領這些國家的土地,正式將這些徒弟納入夏國的統治。
雖然肉疼,可夏國皇帝最終還是同意了這個方案。
至于之前的那十萬糧食,就當是被山賊奪去,先安定了這些小國,并把土地和人口拿到手,再調轉槍頭來收拾這山里的賊匪。
夏國皇帝是這么想的,因為他的群臣是這么說的,而且都說的挺有道理的。
于是乎國庫之中再次撥款二十萬石糧食,并派兵五萬“護送”這些糧食,前往東邊的小國。
大軍護送著糧食出了夏國最東邊的虎龍關,便入了崇山峻嶺。
從這里開始,路便不好走了,只能是通過人力推拉獨輪車,才能勉強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