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的爆發看上去很突兀,只是陳兵邊境個把月,然后悄無聲息的就出現在了炎國邊城之下,開始大規模的進犯炎國國土。
但事實上關于這次和炎國的戰斗,黃國國內已經討論了很久了。
從蘇秦到達黃國之后,這件事就一直都在籌備。
黃國圣君很光棍的和蘇秦說他想開疆拓土,想要炎國的土地,也想要炎國的財富。
但是兩國勢均力敵,即便開戰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需要大秦的幫助。
看,事實上只要兩個國家有共同的利益可圖,什么所謂的九十八國協定,什么所謂的局勢,都是可以無視的。
當黃國首先展現出自己的誠意之后,大秦這邊自然沒有絲毫的遲疑。
嬴澤甚至比秦炎邊境的炎國將領更快收到黃國攻擊炎國邊城的消息。
甚至連炎國和黃國的戰損比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雖然黃國很努力,但畢竟是攻城,兩方你來我往,黃國和炎國的戰損比還是達到了五比二左右。
這樣的戰損對于攻城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攻城這件事情,本來就是要用人命去堆的。
當然,大秦不用,因為大秦有大炮。
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大秦的紅衣大炮也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改良,所有新一批出產的大炮都已經帶上了膛線,而且用的是錐形炮彈,而不是原來的球型炮彈。
這是一個非常大跨度的進步,大大的增強了炮彈的穩定性!
雖說因為火藥穩定性等原因還是不能指哪打哪兒,但精準度在十里范圍內已經可以達到二十米左右了。
在沒有雷達、紅外制導等方式前,光靠肉眼和人力來瞄準發射炮彈,這個數值已經足夠讓嬴澤滿意。
畢竟比起從前只是瞄準大概的方向,剩下純靠運氣的打法,現在已經很好了。
而且大秦的炮彈部隊還會繼續發展的嘛,在嬴澤給他們提出的各種想法面前,只要一一實現這些想法,大秦的炮兵部隊就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現在的大秦相當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發展的速度遠比嬴澤前世摸著石頭過河要快的多。
前世數百年的火炮發展歷程,被大秦縮短到了僅僅幾年就發明出線膛炮。
這線膛炮也不再叫做紅衣大炮了,而是有一個名字,叫做東風。
嬴澤當然知道這是前世天朝某系列核彈的編號,但他就是想要將這個型號發展起來,未來若是能夠追趕上前世天朝的發展速度,那就是嬴澤最大的夢想。
所以這新的線膛炮東風03,也就是東風型號,建初三年研制的意思。
這一型火炮此前從未在世人面前展現過自己的實力,而第一次發揮自己的戰力,則就是在這秦炎邊境。
二十門東風03被送到了距離鎮炎城不到三百里的炎國城池跟前。
趁著夜色,二十門東風03一字排開,調整射擊角度,將炮彈對準了這名為蘇梁城的城墻。
之所以對準城墻,是秉承著人道主義精神,盡量減少城內百姓的傷亡。
畢竟日后這些百姓可都是大秦的子民。
在東風03之前,還有更多的戰士扛著各種樣式的長槍短炮排著隊。
他們都是炮兵部隊,是大秦攻堅坡地的利器!
而在炮兵部隊之前,才是白起的大秦甲士和殺神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