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建初三年十月十二,最北邊的北張草原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草原上放牧的百姓們都遷移回了雄鷹城以及周邊的幾個衛城。
嬴澤在雄鷹城之中替他們留下了居住的空間,每戶人家都能分到一個小小的居所,供他們度過北方寒冷的冬天。
而經過了一整年的放牧變得十分肥碩的牛羊牲畜,則在當地直接加工之后,冷凍送往整個大秦各地。
即便是在西北的荒原和極東的寒原之上,也能吃上新鮮的肉類了。
這多虧了從雄鷹城出發的新鐵路,鷹陽線!
當然還有一些牲畜,則是活著被火車拉到了大秦的各個角落,成為了百姓們餐桌上的食物。
大秦的日子越過越好,炎國的百姓自然看著眼饞。
于是越來越多的炎國百姓,冒險跨過邊境,甚至直接沖進城守府之中,綁架了城守,向大秦的官員發送消息,說要獻城投降。
于是在十月份,大秦又得了炎國的幾十座城池,大秦境內的城池總數目已經接近兩千!
這些城池有大有小,但大部分都比較落魄,畢竟是原本炎國的城池,沒有經過任何的修繕,千年來的風雨已經讓它們漸漸走向了末路。
嬴澤一開始是準備修繕這些城池。
但在實地考察之后,發現了這些城池基本上都沒有任何城市規劃的概念,建筑都是一團糟,道路也是十分泥濘。
與其花費力氣修建城池,不如等龍脈遷移的事情辦完了之后,讓施工隊直接將這些城池推倒重建!
這樣一來不僅能減少大秦境內的城池數目,避免官僚機構變得臃腫而難以管理。
還能讓百姓們住上條件更好的房屋,何樂而不為呢!
甚至就連大秦的鐵路也可以筆直的修建起來,穿過原本諸多城池的舊址,變得更加方便。
建初三年,十一月初一,所有龍脈終于遷移完畢,嬴澤在這一天出席了在咸陽城舉辦的活動,并發表了講話。
講話的大意是讓百姓們安心生活,大秦會變得越來越好。
而當這講話傳到了炎國境內之后,又引發了一次炎國百姓的逃荒潮!
炎國僅剩城池一百余座,人口不到百萬!
這些人都是那些挾持新任炎國圣君的大人物的家人奴仆,還有被他們綁在自己身邊的士兵。
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不愿意徹底投降,而是在自己的深宅高院之內做著美夢。
嬴澤也沒管他們,反正他們蹦跶不了多久,等南邊的第一場雪下了,他們就知道什么叫天寒地凍了!
和炎國的這場戰斗看似延續了很久,但實際上從大秦出兵的那一刻,結果就已經注定了。
炎國注定了要被大秦這個新興的國家所淘汰,這是自然規律,是弱肉強食的法則。
而炎國百姓們則在大秦的土地上重生,作為大秦的子民,為大秦的發展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咸陽城內,也迎來了第一場雪,三十六條龍脈的力量聚集到咸陽城,讓嬴澤的實力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而這場雪,也代表著,大秦不會在任由炎國繼續茍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