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都是玩家,擅長瓷器的,哪個沒聽說過包袱瓶?
頓時個個雙眼放光,垂涎欲滴。
沒人能想到,朱同仁居然把這么貴重的東西,隨身帶著。
而且還做成腰佩掛在腰間。
難道不怕碎么?
“老朱,有這種好寶貝為什么不早拿出來?”
“你這家伙不夠朋友,藏私就是為了露臉,我還不知道你……”
“那小子這下要清命嘍,給老朱那家伙磕頭拜師,嘿嘿,豈不是以后任打任罵?”
……
一時間,有跟朱同仁開玩笑的,有對李重樓興災樂禍的。
見狀,朱同仁一臉得意。
這包袱瓶,當然不要兩千多萬,是他親眼看著自己工地一個挖機師傅挖出來,被他低價收來。
只花了五萬,但卻價值千萬,可謂撿了天大漏。
本來想今天憑著此瓶,在所有人面前露個大臉。
現在拿來教訓李重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也算物盡其用。
“重樓,我們走!”寧朗臉色青白,壓低聲音道:“拼著我在這圈子里不混了,也不能讓你做不了人。”
說著,便要把李重樓拉出別墅。
雖然立了協議,但他是流氓地痞的頭子啊。
什么規矩不規矩的,絕不能讓李重樓受制于人。
不然他豈不是平白也跟著降了一輩,以后還怎么抬頭?
“不用。”李重樓任憑寧朗怎么拽都紋絲不動。
臉上不但沒有任何焦色,反而升起一絲冷笑。
淡淡說道:“朱同仁,你們平時笑話國寶幫,但就憑你們這種眼力,又能比國寶幫好到哪去?”
“自以為是,造假者專門研究你這樣的人心態,做出針對性的精仿。”
“打了眼還沾沾自喜,以為撿了天大的漏。”
“我看你是被漏給撿了!”
這番話,聽的不少面露譏笑。
死到臨頭還想翻盤?
朱同仁手里的包袱瓶,怎么看都沒破綻。
這小子居然大言不慚,指桑罵槐。
“你說我的瓶子是假的?”朱同仁當然能聽出來,臉色一陰,冷哼道:“小子,飯能亂吃,話可別亂說。”
“我們是立過字據的,你已經輸了,還不跪下磕頭拜我為師!”
李重樓的話,他當然不會當真。
沒有人覺得自己撿的漏會是假的。
更何況他這種自以為研究瓷器多年的行家。
可惜,站在他對面的是李重樓。
天下鑒寶者,無出其右。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鑒寶至尊。
這種色厲內荏的腔調,落在李重樓眼里,一文不值。
面不改色,侃侃而談:“包袱瓶,又叫布袋瓶,取的是諧音‘包福’,寓意吉祥。”
“始于清康熙晚年和雍正年間,由于其器形獨特,寓意又好,所以后世爭相仿制,成了宮廷皇家常用之物。”
“你手上的那支,看款形紋飾,仿的是乾隆款。”
“不過包袱瓶在清中期并不暢行,反而到了清晚期又開始流行起來。”
“民國時期,猶其多仿品。”
“因為那時的人,覺得在瓶子上畫絲帶披肩很時尚,很時髦。”
“多以居仁堂仿出的精品為主,但底下并沒有落洪憲的款,也沒有居仁堂的款,而是以仿古乾隆年制為款。”
“翻開底足,看看我說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