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郡內盧水胡的酋大、千人應召來了。
盧水胡散居於弱水沿岸的西海、酒泉、建康、張掖、祁連諸郡,共有落兩萬,大小部群十余;長期生活於建康郡轄內的有四個部群,計五六千落。
今天到的,是其中兩個部群的酋率;另兩個因為路遠,大約還得再等一兩天。
莘邇傳下令去,命此二部酋率將部從留在城外,使他們獨與佰人以上官職者入城。
千人、佰人俱是胡官,舊為匈奴官名,襲用至今,不過授官的上級早非匈奴人,而是唐人了;與唐官一樣,各有印綬。——換到蒲秦、魏國,授官的上級自則是它們各自當朝的胡族。
慣常來講,千人與部落的酋大對應,佰人與種落的小率對應。
莘邇平日居府,多服便裝,當下換上官服,登堂等候;功曹史亮、主簿張道將等郡府大吏侍陪,又叫人去請郡丞宋翩。
不多時,外頭傳來雜亂的人聲。
莘邇高坐堂上,向外看去。
兩個郡吏前導,七八個髡頭、褶袴的老少胡人進了院中。
黃榮任的“錄事史”,職在掌錄各曹文書,職卑祿薄,事繁務劇,因被追求“祿厚清閑”的高門子弟們目為“濁官”,不屑為之,然其任實甚重要,故此他亦列陪坐。
看到莘邇的眉頭微皺,黃榮便起身到堂門口,厲聲說道:“府君在此,何許喧嘩?”
胡人們收口閉聲,行到堂前。
前導的兩個郡吏分開左右,站於堂門的兩側。
黃榮擋住門口,說道:“且下拜。”說完,讓開身子,露出堂中的莘邇等人。
諸胡只見深廣的堂宇內地鋪黑磚,柱以紅漆,端嚴肅穆,坐了十余形色各異的郡府吏,如眾星捧月,簇陪著一個高冠褒衣的英挺青年,不敢細看,慌忙伏拜堂前。
兩個胡人當先。
一個說道:“下官盧水且渠部、率善千人拔若能拜見明公。”
一個說道:“下官盧水和鹿根部、率善千人鹿游拜見明公。”
稍頃,堂內傳出清朗的聲音:“請起,入堂敘話罷。”
胡人們爬起來,拍打塵土,於前導的那兩個郡吏監督下,取下佩劍、佩刀,包括短匕在內,全部放到堂外的蘭锜上,魚貫入內。
他們沒有當即入座,而是排成三列,躬立堂口,先等莘邇的指示。
眼下唐室東遷,中原陸沉,北地胡夷稱雄,卻緣何盧水胡的酋大們這般尊重莘邇?
緣故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