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府吏員,以功曹為首。
莘邇吩咐史亮,把收胡、以及乞大力和禿連樊的遭遇,來龍去脈,給召來的眾人講述。
講完,史亮請莘邇指示。
“收胡設邑,是主上關心的大事,也是郡中現下正在推行的要務;你們應都有所聽聞了。圖圖部劫殺禿連樊、乞大力兩位軍侯,我帳下的兩個胡騎因此遇難;圖圖部并威脅郡府不得再遣人入盧水草場。對此,你們認為郡府該如何應對?有何看法,暢所欲言。”
諸吏要么是史亮等人的親信,要么是族為郡中右姓,對收胡這件事,的確是都早就聞知了。
當下,聽完史亮和莘邇的話,眾人有的接頭接耳,有的仰臉思考。
一吏說道:“明公,下吏以為,此事宜以撫為主。”
此吏是時曹史。時曹主時節祭祀,事簡務閑,但在諸曹中,地位清高,號為“共政教”。這個職務,多由大姓名族的子弟出任。說話的此吏姓麴,名經,是麴碩的遠親。
看在麴碩的面子上,莘邇往日見他,態度都很和氣,此時聽了他的意見,便問道:“為何這么說?”
“想那圖圖部,帳落不過千許,丁壯最多千余,何敢對抗王令,劫殺命官?下吏陋見,這件事情的后頭,定有別的玄虛。”
莘邇心道:“老麴的此見,倒與我和老傅的猜測相似。”
這是明擺的事情,手底下只有千余壯丁,卻敢妄為至此,要說背后沒有玄虛,難令人信。
莘邇不說自己的看法,只道:“哦?”
麴經是史亮舉薦的,他見莘邇沒有追問的意思,不得不給麴經接個腔,問道:“麴君認為,這背后會有什么玄虛?”
麴經接著說道:“以下吏揣摩,不外乎中、西、東三者。”
“此話怎講?”
“中者,抗拒王令可能不是圖圖部的一部之意,極有可能,這是郡內盧水胡四個部落共同的主見。”
史亮點點頭,說道:“有這個可能。西和東呢?”
“我郡內的四個胡部,總計可出壯丁數千。下吏以為,只憑此數千人,他們恐怕也還是沒有底氣對抗王令的。所以,下吏疑心,他們是不是與酒泉郡內的盧水胡,以至張掖郡內的盧水、北山鮮卑暗中做了勾連?這就是西與東。”
麴經任職時曹,卻對郡內、郡外胡部的詳情、分布頗為了解;并且片刻功夫,就想到了圖圖部劫殺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中、西、東”三個勢力,腦子也挺靈活,考慮問題比較全面。
莘邇心道:“往日沒有發現,這老麴是個關注時務的,慮事也挺周全。”
曹史以下的中低級吏員,莘邇很少與他們直接接觸。
通常郡府的各項政務,都是下達給曹掾,或者由曹掾求見稟報。甚至有時候,一些小事,連曹掾都不必見,由功曹、主簿轉令便可。
因是,對張景威、麴經此類的吏員,莘邇都不算很熟悉。
麴經繼續說道:“酒泉境內的盧水各部,這些日子來,內斗不休,漸漸漫延;圖圖部劫殺命官,固然罪大惡極,但如果此時討伐,下吏擔憂如果牽連到酒泉、張掖,恐怕會釀成禍患。因此,下吏愚見,以撫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