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還沒造訪,羊髦自投上門。
莘邇料定,羊髦此來,必是與朝局有關。
既以猜出羊髦的來意,時間緊張,莘邇便不繞彎子,懇切地說道:“士道,你知道,我領著世子友的官。世子方今年幼,大王一旦離世,朝局恐怕有變。前日我見到王后,她雖未說,我亦看出她對此也有擔憂。我隴西有蒲秦強敵,北有柔然時掠,境內胡夷種落上百,不乏不馴之輩,朝局倘使生變,國家或有覆滅之危。卿素有高才,今有何策可以教我?”
莘邇這么坦率,羊髦亦非拿捏之人,也就有話直說了。
他說道:“今安朝局者,非兩人不可。”
“哪兩人?”
羊髦說道:“郎中令陳蓀,職掌王宮宿衛;中尉麴爽,職掌王都戍軍。只要他兩人乃心王室,大王縱不幸而薨,朝局暫尚可安。”
“撫夷護軍麴鳴宗,與我一起來的王都,麴中尉那里,應不會出現變故。郎中令陳蓀,我與他不熟,卿知其為人么?”
“陳蓀謹密,與人接,聽多言少,任郎中令多年,罕有諫諍,然亦未聞有過。髦對此人,并不熟悉。不止髦不熟悉,想來朝中諸臣,能夠做到知其心思的,怕也不會多。”
郎中令作為王國三卿之一,權力是不小的,除了掌宿衛工作,還掌國內相關的武官、選舉,對諸王過失,且有及時諫諍,以及為諸王處理有關事務提供參考意見的責任,并通傳教令。
陳蓀歷經令狐邕、令狐奉兩朝,屹立不倒,自有其長於他人之處。
羊髦說的“聽多言少”、“罕有諫諍、然亦未聞有過”,就是他最大的特點。
換言之,這是個城府深沉、處事圓滑的人。
又就是說,他有沒有“乃心王室”?不好說。
莘邇沉吟稍頃,沒有直問陳蓀與宋家的關系,委婉地問道:“陳蓀與朝中諸公的關系何如?”
“陳蓀與宋、氾、麴等諸公都不遠不近,沒聽說過他與誰家特別親近。”
莘邇心道:“他這是獨善其身么?”
羊髦看了下莘邇,接著說道:“安朝局者,非此兩人不可。安國家者,非一人不可。”
“安國家?”
莘邇很快品味出了羊髦的意思。
安朝局,意即短期內避免動亂。安國家,意即長期內保持穩定。
他問道:“非誰人不可?”
“內史宋公。”
莘邇默然。
羊髦這話沒錯。
宋閎是朝中的文臣之首,又是宋家的族長,只有他不生異心,才能最終保證令狐奉死后,王權能夠得以順利的接替。
但問題是,宋閎會不生異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