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朗說不用王城的一兵一馬,即可覆滅蒲英,這只是夸大之辭。
洛州的兵馬雖然不多,也有數千,蒲英在洛州任刺史數年,亦小有心腹,盡管他現下亂尚未起,要想將之拿下,也不是只靠一條“計謀”就能實現的。
畢竟,計謀再好,終究還是得靠人執行。
兵貴神速。
當天晚上,茍雄帳下的虎將啖高,便引精騎三百,人皆三騎,與青雀一道,潛行趕去洛州。
四百里地,人歇馬不歇,一夜半而至。
第二天下午,已至洛州的州治城外。
啖高與部曲隱藏於林野間。
青雀單人入城,在刺史府中找到了呂明,把孟朗的計策告之。
青雀言道:“孟司隸說,魏公作亂的陰謀始萌,還未足備,王師突然殺到,他和他的親信們必然惶恐大駭。外有王師大張旗幟,內有主人開門相迎,內外并舉,一壯士足可擒魏公矣。”
后半句話,是青雀引用的孟朗之原話,只不過把“呂明”換成了“主人”兩字。
呂明聽罷,問道:“王師來了么?”
“與奴一起來的,已在城外。”
“將軍是誰?兵馬幾何?”
“將軍啖高,鐵騎三百。”青雀已然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心里有點膽怯,說道,“大王本來是想多派點兵馬來的,但孟司隸以為,兵馬如果太多,一則集結、調動和路上耗費的時間就會長,二來,因此也就會有消息走漏,被魏公提前獲悉的可能,故是,堅持只遣三百騎兵。”
呂明卻是不憂反喜,摸著纏繞脖上的粗辮,輕松地笑道:“三百足矣!”想道,“咸陽來的兵馬越少,也才越能顯出我的功勞!”說道,“你現在出城,與啖將軍約定,今晚三更入城!”
青雀應諾,就又出城,去見啖高,把呂明的話傳與他知。
呂明性凝重,寬簡有大量,盡管因為年輕,名聲還沒有在秦國的朝中顯揚,但在洛州刺史府任長史的這兩年中,已經憑借著性格和能力,得到了一些府中吏員的敬重和信賴。
當下,呂明回到吏舍,召來從他在洛州任吏的弟弟呂武,和素來親近的戎人吏員齊禾、竇干,唐人吏員尉寶等十余人,對他們說道:“我有一場大功送給你們,只不知你們的膽子夠不夠!”
諸人詢問是何大功?
呂明把蒲英謀逆,朝廷已遣大軍來討,現在城外,孟朗策劃“里應外合”,擒拿蒲英的事情,如實地悉數道出。
齊禾等人聞后,各皆驚詫。
呂明觀瞧他們的神色,鎮定地笑道:“卿等懼乎?在我看來,此事十分的簡單。”
尉寶說道:“難怪魏公近日以‘姚國來犯,為鎮壓城中,防備不測’為由,把城外的兵馬調入城中了大半,接管城防,余下的盡屯於刺史府西!原來他不是為了城內的治安,而竟是為了據城謀反!長史,他若沒把兵馬調到城里,‘里應外合’應還不難,方下城防已經被他把控,刺史府西又有近三千的步騎屯駐,只憑你我,怕是不好打開城門,迎王師入進吧?”
呂明從容不迫地說道:“我籌思以熟。為拉攏將士從逆,魏公這幾天,每晚都會置酒,邀請各營的將校飲宴,且每次他都會親自出席,不醉無歸。今晚,魏公肯定仍會設宴。到時,等魏公等酣飲大醉之際,吾等驟起突進,執魏公於手,然后取其印章兵符,傳令城校開門,有何難哉?”
尉寶等人想了一想,深覺呂明言之有理。
呂明顧盼眾人,按劍說道:“自我國人入關建秦以來,歷代先王,無有如天王這般賢明英武者!鐵弗趙氏,割據朔方數十年,我朝唯羈縻而已,天王滅之,若提三歲孩兒。天王勵精圖治,志懷天下,此我輩發奮之秋也!你們的能力,我都很了解,無一不是人杰。只是可惜,咱們沒有門路,故不得為天王立功的機遇。如今,機遇來了!功名利祿,汝等可愿與我共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