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張聲勢也好,先用小弩使敵掉以輕心也罷,這些都是“小伎倆”,畢竟秦兵比麴球的部曲多十倍,當他們大舉來攻的時候,放在麴球面前的唯一對策,就只能是真刀真槍地硬頂了。
秦兵從早上開始發動攻勢。
三萬人里邊,蒲洛孤拿出了兩萬五千人作為進攻的部隊,分作三班,輪流上陣。
為鼓舞士氣,也是為了得到天神的眷顧,隨軍的巫師、巫婆們,在進攻陣地后方,昨晚堆壘而成的高臺上,戴著木雕面具,圍著騰騰的火堆,奏響各類樂器,歌舞跳躍。
根據定西史館之中,以陰師為首,奉莘邇的命令,編纂通史、追溯唐、戎、鮮卑、匈奴等華夏各種族起源的儒生們考證,戎人,特別是氐人,大概是形天的后人。形天,上古的戰神刑天是也,刑是謬字。戎人的祖地之一,現今冉興所據的仇池山,便是形天的首級所葬之地。
這個考證,是不是事實?莘邇才疏學淺,不能確定。
然而如與現下高臺上那些戎人巫師、巫婆們所戴的面具相佐證的話,倒似是真的。
高臺上戎人巫師、巫婆們所戴的造型古樸的面具上,盡管形態各異,但有個共同點,便是額頭正中,都有一個“縱目”。這與“形天”的意思恰好一致。天,本意為頭部;形,本意是刻畫模仿出某一形象。形天的字面意思,就是指在額上刻一縱的痕跡,涅之以墨,如受黥刑。天、題同義,雕即形,雕題是戎人舊有的風俗。以此推之,戎人可不就是形天之族的后裔么?
巫師、巫婆們跳的是十二神獸巫舞。十二神獸與唐人的十二生肖基本相同,——這兩者本來也都是有著密切關系的。巫師、巫婆們戴著的面具,分別代表十二神獸,他們唱著咒語一般的巫謠,提衣跳腳,動作夸張,時而舉手向天,時而曲腰張臂,歌樂之聲,遠遠地傳到前線。
茍雄等戎人的將校、兵卒,如同在勇於戰斗的祖先視線下,吶喊激昂,前赴后繼。
戰至巳時,麴球的營壘已被攻破兩處。
……
麴球安然不動。
到底部卒太少,只有三千,不足防御三面的進攻。
局面慢慢變得有點危急起來。
營東的轅門下,上百的戎人勇士藏在尖頭木驢的底下,抵御箭矢、檑木,推著撞車,喝叫著猛擊轅門。撞車的頭部為鐵制,沖擊力甚強,轅門雖堅,如放任不管,卻也必然早晚會破。
麴球令下,壘上的守卒丟下點燃的雉尾炬。
雉尾炬,形如雉尾,兩邊分叉,浸透了膏燭,點著以后,燃燒很快,且因膏燭流淌,凡流到處,火苗隨之而起。秦兵的尖頭木驢是由木制的,被火燒著,黑煙滾滾。下邊的戎人勇士熾熱難當,只好撤退。
……
轅門南邊,約數十步處,是戎人猛攻的又一方位。
十幾個云梯架到壘上,戎人的兵卒蟻附而上。在云梯的旁邊,是數座搭車。搭車的底部為車,上立長桿,長桿的末頭是巨鏟,利用杠桿的原理,士兵在車中操作,使巨鏟前后撲動,如鳥啄食,拍打壘上的守卒,令之無法阻擋云梯上的戎人兵士攀爬。
不等麴球傳命,守御的將吏指派兵卒,把石油澆到云梯、搭車上,投擲火把。
幾乎是瞬間,云梯、搭車就起火了。
云梯上的戎人兵卒,不少也被石油沾到,渾身是火,慘叫著從半空墜落。
搭車內的戎卒是在地面,還好一點,在火勢未大之前,尚能接連狼狽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