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秦的偽主李當出降,桓蒙於日前已把他送去建康。
現下成都內外,悉是荊州兵扼守要津,屯駐鎮戍。
因為本部兵少,為防萬一,所以桓蒙只派了程無忌、毛虎生等率部分的兵馬進城,維護治安,他本人則沒有入城,駐於在了城外的大營中。
聞得郝盛、孟賀歸來,桓蒙就叫他倆入見。
郝盛、孟賀委屈不已,於帳中備訴半道被劫、劍閣居然被莘邇搶占之事。
聽他兩人說完,帳中諸人無不大怒。
周安留下了孫勝戍衛彭模,自則至成都,向桓蒙復命,剛到成都沒兩天,時亦在座。
他霍然起身,說道:“莘邇欺人太甚!此回伐蜀,我軍已克成都,他猶未出梓潼,可以說是無尺寸之功!當年六夷入侵,咸陽告危,隴州勤王不力,咸陽童謠唱曰‘秦川中,血沒腕,惟有隴州倚柱觀’!今莘邇復為此舉耶?
“我軍蹈鋒履險,堅守彭模、苦戰笮橋,當其危也,全軍幾覆!他卻在后頭摘桃子?竊取劍閣!不可忍也!敢請明公與下官步騎五千,下官必破劍閣,為明公擒縛莘邇,斬其首級!”
“秦川中,血沒腕,惟有隴州倚柱觀”,是咸陽失陷、西唐滅亡前夕的一句歌謠。
這句歌謠,唱的其實不是隴州見死不救,而是隴州有山河之固,因能在六夷的大亂中,獨保其土。
事實上,六夷生亂以后,時初為隴主的令狐氏為了凝聚人心,也是幾次遣兵,馳援朝廷的。
何止援救咸陽,更早的時候,洛陽告危之際,便有隴州兵參與守城之戰。
“隴州太馬,橫行天下”的稱號,就是洛陽之戰時打響的。當時隴州精騎的主將是北宮越的曾祖,數次以少擊眾,皆大敗匈奴騎兵,嘗夜引勇士千余攻匈奴壁壘,斬其大將。威名遠揚。
咸陽告急的時候,令狐氏仍派兵萬人去救。
這次帶兵的主將則是麴球之曾祖。唯是匈奴、戎等兵眾,不得前進,沒有辦法,只好返回。返回的途中,還在現今麴球鎮守的隴西郡對岸的南安郡,與當地的戎人打了一場相持百余日的惡戰。
桓蒙對隴州數救朝廷的事跡是知曉的,對隴州步騎的戰力也是了然的,故此,盡管也很惱怒莘邇搶占劍閣的舉動,他倒是不愧豪雄之稱,卻能按下恚憤,不肯因怒興兵。
他徐徐說道:“周公稍安勿躁,此事需當從長論計。”
一人說道:“定西與朝廷音訊久斷,令狐氏其志莫測。劍閣乃成都北門,萬不可由隴州占據。然而劍閣險要,硬攻的話,恐不易打下。下官有一計,可保莘幼著把劍閣雙手奉上。”
說話之人是袁子喬。
桓蒙問道:“卿有何計?”
“明公可檄召莘幼著來成都相見,只要他來,劍閣還怕回不到明公的手上么?”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