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邇與羊髦、唐艾、張龜等人已經就此問題,討論過好幾回了。
客觀上講,這兩個方案各有利弊。
把朔方打下的話,朔方與隴西、漢中等郡南北呼應,可以對蒲秦造成戰略上的逼壓態勢,但朔方與定西間隔著千里沙海,卻是打下以后,不易駐守。
而把南安、天水,或者哪怕是只把南安打下的話,南安與隴西夾渭水對望,則會有助於進一步穩定隴西等秦州三郡的地盤,但在整體的戰略結構上,不如打下朔方,更對定西有利。
莘邇問道:“卿以為呢?”
唐艾說道:“艾還是以為,應該主攻朔方!朔方既下,對虜秦的作戰主動權就將會落入我定西之手,是攻是守,便就會悉由明公做主。朔方雖是打下后不易駐防,但可以與拓跋鮮卑再定盟約,分點好處與它,這樣,合拓跋鮮卑之力,也就可以將此問題解決了。”
莘邇顧與羊髦、張龜說道:“較以南安、天水,朔方誠然是現下我攻略蒲秦的主要矛盾。”
張龜蹙眉說道:“前因令狐京、氾寬等的阻撓,明公已與拓跋鮮卑訂約,卻未能實踐,拓跋倍斤想來一定會有不滿。唐長史此策,確然高屋建瓴,可怕就怕拓跋倍斤,會不會再肯與明公訂約?他如不肯,那就算我軍打下了朔方,虜秦一旦大舉反攻,只憑我孤軍,也守不住啊。”
蒲茂已經要去打魏國了,留給定西考慮的時間不多了。
莘邇當機立斷,說道:“千里、長齡所言,皆有道理。打下朔方,對我定西長遠有利,然無拓跋相助,朔方我難以自保,於今攻朔方能不能打的關鍵,半在拓跋鮮卑。蒲茂將要攻魏,時不我待,可馬上擇選使者,二去拓跋部,看能不能再與拓跋倍斤把盟約定下,如能定下,就攻朔方;如果不能,便按千里之策,仍以趙染干擾朔方,以主力攻南安、天水!”
唐艾、張龜俱皆同意。
羊髦說道:“這個使者,以髦之見,也不用選了,仍遣禿發勃野便是。”
莘邇笑道:“一回生,兩回熟,就用勃野了!”
禿發勃野還沒打完獵,乞大力就奉莘邇的令,跑到元光家的牧場上,找到了他,召他進見。
禿發勃野引呼衍磐尼等到城中,拜見莘邇,面領任務,回到西苑城的營中,稍作收拾,當天就辭別莘邇,啟程二度前去代北。
拓跋倍斤會否愿意再次與莘邇結盟,目下尚不可知,須得做兩手準備。
安崇奉莘邇之令,與禿發勃野一前一后,相遞出城。
禿發勃野往東北去,他往東南去,卻是往隴西給麴球送莘邇的密信。
……
數日后,安崇到了隴西的郡治襄武縣。
定西的秦州初設之時,州治本在武都郡,后來因麴球代替令狐曲,接任了秦州刺史之職,秦州的州治,也就隨之轉移到了他的住帳之所,即襄武縣。
襄武如今不僅是郡治,且是州治,然因隴西此郡,短短的三兩年內,數經大戰,民口或被內遷到了隴州的東南諸郡,或死於戰中,或逃亡別地,故而襄武縣里卻是人煙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