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沒亮,莘邇便傳令部曲,叫各部盡起,朝食備戰。
因為生火的話,不免會有煙氣,或許會被秦兵的斥候發現,故是自昨天伏兵於此地之后,莘邇軍中就沒有造過飯,兵士們只以冷食,如酪漿、胡餅之類充饑。
就著酪漿,五千戰士各食自攜的胡餅,不多時,就飽餐畢了。
以“屯”為單位,在各屯屯長的帶領下,兵士們做了些簡單的熱身運動,把身體都給活動開了。莘邇下到各屯,親自巡視,凡所眼見,將士們一個個皆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
莘邇對隨從的唐艾、郭道慶說道:“千里、子善,卿二人文官也,等會兒進襲秦陣之時,你們兩個不必從戰。我給你二人留下軍卒百人,且在此為我照看傷員、輜重。”
這回穿越岷山,莘邇雖沒有帶太多的糧秣、軍械,但多多少少還都是帶了一些的,故是有“輜重”之說;至於“傷員”,這個“傷員”不是戰斗損傷,而是在翻岷山,經過險峻覆雪的地段時,有少數的兵士或者滑倒摔傷了,或者手腳被凍傷的比較嚴重了。
唐艾應諾,揮扇笑道:“艾便就在此,恭候明公的捷音!”
郭道慶不大樂意,挺胸昂頭的,赳赳說道:“明公,道慶現下任的雖是督府文職,然道慶弓馬嫻熟,卻非單單是文官也。乞望明公勿要僅以文士視道慶!道慶敢請從明公斗戰!”
郭道慶的馬術、射術,在此回翻越岷山的過程中,莘邇都曾見過,確是擔得上“嫻熟”二字,唯是他乃麴爽的故吏,莘邇猶豫了下,心道:“戰場上刀槍無眼,萬一他竟戰死身亡,待回到谷陰,我不好給麴爽交代。”
麴爽前被令狐妍堵門,痛責了一番,迫於懼怕輿論的壓力,最終不得不反戈一擊,傾向到了莘邇這邊,但料其心底,必是銜怨不滿,如郭道慶再陣亡於此戰中,麴爽說不得,會更怨恨莘邇,方下定西朝堂大局已定,莘邇雖是不怕他的怨恨,可多一事總不如少一事,想到這里,便還是不允郭道慶從戰,委婉拒絕了他,笑道,“卿雖弓馬嫻熟,奈何千里無縛雞之力。為防意外,卿還是留在這里,與千里做個搭檔罷!”
郭道慶只得應諾。
莘邇遣出數十探馬,北去偵查陰平縣外的秦兵動靜。
探馬去后不久,一撥撥地折回稟報。
“秦虜剛剛出營列陣。”
“城北、城西、城東的秦虜都列好了陣,準備攻城了。”
“秦虜已開始三面攻城。”
莘邇驅馬上到高處,眺望二十多里外的陰平縣城,離得太遠,瞧不到什么,側耳細聽,似乎聽到了戰鼓、喊殺之聲,望了望天色,還不到辰時。
郭道慶問道:“明公,虜已攻城,我部何時進戰?”
“先讓他們攻一陣兒,等到中午,候其兵卒饑渴乏力,我部再進擊不遲。”
探馬仍在絡繹回報。
別的情報也都罷了,其中一個探馬的報告,引起了莘邇的注意。
那探馬說道:“秦虜對陰平縣城的攻勢,好像不如昨天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