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麴球的遺體卻當然不能就埋葬在襄武縣,當天只是給麴球開了一場追悼會,等打下首陽等城,回到隴州之后,莘邇打算再給麴球下葬。
追悼會開過的次日,莘邇率領三軍將士,出營西去首陽。
出城未有多遠,前頭的軍吏來報,官道兩邊的草地上,伏拜了許多的當地鄉民,還有不少本縣的縣吏、里魁等。那軍吏稟報說道:“他們說是為為龍驤將軍送行的。”
莘邇便叫軍吏把他們推選出的幾個代表,帶到軍中,親自接見。
有四五人,三個是本地的鄉紳,一個是縣吏,一個是縣中某里的里魁。
諸人拜倒於隨行部中的麴球靈柩前,俱是痛哭不已。
郭道慶勸慰他們,說道:“我軍現在要去首陽,給龍驤將軍報仇,道上行軍,不可久駐。你們的哀思,龍驤在天之靈,已經知道了,且請君等帶著鄉民、縣吏們都歸家去罷。”
一個鄉紳抹著眼淚,說道:“麴將軍仁義忠厚,愛民如子,小人鄉中的百姓在聞知了將軍戰死的事情后,都自發地祭奠將軍,并有很多的人家,懸掛將軍的畫像於宅中,焚香祀之。”
五人中的那個縣吏和里魁,曾經跟著麴球守衛襄武城,算是有過“與子同仇”的交情,且於眾人中,他倆也是見過麴球最多次的,因最是悲痛,捶胸嚎哭。
那里魁一邊哭,一邊說道:“那日龍驤將軍突圍,召小人等聚見,與小人等說:待他離城以后,小人等便可假降秦虜,以免枉死秦虜刀下。又說,待他還師回來,光復襄武,再與小人等相見之時,把酒歡敘。龍驤的仁德,對下吏的體諒,世間少有!將軍的音容笑貌,猶尚在小人的眼前,將軍卻不幸被賊人暗害!一想到這里,小人就痛不欲生,只恨非是小人身死!”
又一個年老的肥胖鄉紳哀聲說道:“就在王師與秦虜交戰之前晚,小人做了個夢,夢見兩群螞蟻在佛陀腳下相斗。白螞蟻中,一頭雄壯的大螞蟻咬死了好些紅螞蟻。此夢何意?小人原是不解,如今乃知,夢是反的,卻竟是預兆了龍驤將軍之亡!小人實在是太愚昧了,要能早點悟到此意,說什么也要求見龍驤將軍,提醒他一下,小心賊人!”說著,拽起衣袖,擦拭眼淚,又朝莘邇下拜,說道,“將軍,剛才聽那位將軍說,王師要去打首陽么?”
莘邇把他扶起,說道:“是的。”
這鄉紳說道:“將軍此去,一定能夠馬到成功!”
莘邇見他信心滿滿的樣子,倒是感覺奇怪,不知他為何有此把握,說道:“為何?”
這鄉紳說道:“聞首陽的秦虜守將名叫石首,‘首陽’、‘首陽’,陽者,頭也,這豈不已經暗示了,石首必將死在首陽么?是以小人說,將軍必能馬到成功!”
郭道慶在旁聽了這鄉紳的話,瞅他兩眼,心道:“這老頭兒又是夢見佛陀,又是拆字,卻是佛、道兩不誤。”
拆字這個東西,通常是道教講的。
北地雖然不像蜀中那般天師道一家獨大,但前代成朝的時候,就已有蜀中天師道的分支北上,現而下,關中、河北,尤其是鄰近漢中、蜀地的關中,亦是頗有天師道的信徒。
莘邇自是不信這類東西的,然而感於這鄉紳和別的那幾人對麴球真切的緬懷,就沒有說別的,只是說道:“那就承公吉言了!不過,這回無論如何,我總之是一定要打下首陽,以稍為龍驤復仇!”把余下的那幾個也都扶起,吩咐軍吏把他們周到的送走。
莘邇顧與唐艾、郭道慶等說道:“鳴宗鎮襄武,無非數月,而得民心、吏心如此!我不如之!”心中又是一陣絞痛,他止住話,不復多言,簡短地命令說道,“傳令三軍加速行進!”
……
襄武距離首陽不到百里,次日傍晚,莘邇率部抵至到了首陽城外。
曹斐、張韶、田居等出營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