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百余步的沖鋒距離,魏兵左陣的箭雨給羯兵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而魏兵的前排因有盾牌為防御,羯兵輕騎的還射,沒有對魏兵造成顯著的打擊。
雖是如此,觀戰的慕容瞻,其面色卻無放松,他深悉羯兵的戰法,知道接下來,就是羯兵真正的回擊了。
果然如他所料。
在接近到了羯兵陣前的位置后,那數千的羯人步卒,各拿短矛,投擲向慕容倉陣中。羯人是白種人,身高力壯,單從力氣這方面,強過多數的鮮卑士兵,又經過長久的訓練,從他們手中投擲出的短矛,去勢無不迅急,借助速度,帶著風聲,落到慕容倉陣中,便是盾牌也不能將之徹底格擋。有的盾牌瞬間就被擊破,戰士們有的躲閃不及,被那短矛刺中,慘叫頓起。
遠投短矛,近以短於魏、秦、唐等國兵士所慣用之步槊的格斗矛肉搏,這是賀渾邪帳下步卒的標準戰法。這是戰法,可以視為是來自西亞。西亞是羯人的故鄉,他們熟悉這種戰斗的方式,而下雖是入中原已久,也學到了一些中原的戰術方式,但他們主要還是沿襲舊法。
短矛的投擲不必多說,中原的部隊有的也會采用此法,定西的部隊,便有這種戰法,只那較短的格斗矛,實是羯人戰斗時最大的特色。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如唐兵等使用的步槊,長達丈余,在對付敵人的騎兵、步兵時,固有其利,可羯人用的較短之格斗矛,也是有其長處的,即是比之長槊,更為靈活,進退、攻守更加自如,更適合於近身的搏斗。
羯人的平均身高,高於鮮卑人,其所用之格斗矛,又比長槊靈活,在看到這支羯人部隊冒著箭雨、還以短矛,沖到慕容倉的陣前后,慕容瞻知道,一場血戰不可避免了。
卻因慕容倉治軍嚴厲,雖在羯兵的短矛投擲下,左陣的鮮卑戰士頗有傷亡,雖羯兵已沖至陣前,然其前排的盾牌手、中間的步槊手,卻仍能維持穩定的陣型。
在慕容瞻這邊看去,敵我此時的形勢,就像是一片洪水,正在后浪接前浪地不斷沖擊堤岸,在那片彌漫原野的黑色洪水的兩邊,羯人的輕騎如兩股黑蛇,時而鳴頰唿哨,發出尖利的聲響,近於堤岸,往那虛弱處射上一通箭,時而散撤后去,——這種匯如云,散如鳥的輕騎戰術及鳴頰以震懾敵人的方法,倒是和鮮卑的輕騎戰法一般無二,乃羯人從鮮卑人這里學來的。
一支由百余甲士組成的羯人小部隊,在整個的洪水浪潮中最為顯眼。
慕容瞻觀之稍頃,顧與左右說道:“此必郭黑是也。”
迎著東南方來的風,向左陣俯沖而去,過了遍地的鹿砦中,一個個中箭倒地的羯人兵士,過了一處處已至左陣近前,試圖再接再厲,沖陷前列盾陣的羯人部隊,停到這支奮力前沖的小部隊的上方,其帶頭之將赫然入目。
盡管身披重甲,帶著兜鍪,露出在外的手、面皮,與那百余甲士相比,膚色截然不同,可不就是郭黑!郭黑的矛早就斷了,他換了鐵槌在手,避開刺來的步槊,猛力下揮,擊在身前的盾上,把那鮮卑盾牌手打得站立不穩,隨之抬起一腳,把之踹翻,回首用羯話叫道:“這里!”
近處的數十個別隊羯兵,馬上奔跑過來,接手了這個小缺口,吶喊著向內沖殺。
郭黑領著那百余甲士,轉向別處。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