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楚歌他們班馬上就要畢業,該學的手藝也都學得差不多,同學們本來就不怎么愛念書,這會兒更是整天逃課出去,打游戲的打游戲,打黑工的打黑工,沒多少人愿意回來聽天書一樣的理論課。
兩天前“靈氣復蘇”的爆炸性新聞,更是在同學當中掀起驚天狂瀾,楚歌昨晚掃了幾眼班級群,發現絕大多數同學的態度都是:“靈氣復蘇,天下大亂,還學個毛線啊,快出去HIGH!”
當然,這都是借口,這幫家伙,就算天下沒大亂,也沒見他們好好上學啊。
星期一的第一節課,是“嚴鐵手”的上機實操,這也是楚歌唯一喜歡上的課,如果是枯燥乏味的理論課,說不定他也要蠢蠢欲動。
繞過一號教學樓,楚歌來到足足有七八個足球場大的訓練場。
迎面而來,是一排金光閃閃的雕像——都是過去百年,人類對抗天災的戰爭中損毀的工程機械,被拖回來涂上金燦燦的涂料,充當永不磨滅的豐碑。
楚歌心中,原本充滿雜念,一見到這些工程機械的雕像,不知怎么,心一下子沉靜了,腦中充滿悲壯和慷慨的轟鳴。
“‘駱駝’超巨型二十八輪載重卡車,八一重工出品,最經典的全地形越野載重卡車,災厄紀元19年,對抗‘怒龍江洪水大爆發’的戰役中,整整一百名軍人駕馭著一百輛‘駱駝’,運載著近百萬噸巖石和沙土,直挺挺沖進怒龍江,封堵即將崩潰的堤壩,他們等到最后關頭才跳車,犧牲了67人,卻保住了怒龍江下游的幾十座城市,幾千萬民眾!
“‘鐵牛一代’多功能挖掘機,在‘富士大地震’中表現出色,無數我們的軍人、工程部隊戰士和消防救援志愿者,都是駕駛著‘鐵牛一代’,扛著紅旗,組成鋼鐵洪流,浩浩蕩蕩,席卷東洋、南洋,將我們的榮耀和希望,從蝦夷灑向琉球,從安南灑向暹羅,直至爪哇,幾內亞!
“‘饕餮’巖石粉碎和掘進機器,無論是封堵黃石火山之役,還是疏通五大湖之役,包括后續重建太平洋東岸的一系列會戰中,都有上佳表現,拯救無數民眾,令他們對來自東方的力量心悅誠服,感激涕零。
“正是依靠無數‘駱駝、鐵牛、饕餮’這樣強大的工程機械,再加上工程戰士——‘鋼鐵騎士’的不懈努力,時隔五百年,這顆星球的霸權,再次傾向東方!”
楚歌心中感慨不已。
在風平浪靜的二十一世紀初,操作工程機械并不被人重視,“開挖掘機”經常被人戲謔,是很粗鄙的工作。
但在多災多難又充滿了豪情壯志的今天,“挖掘機”早已成為一種象征,它代表所有的工程機械,象征人類為了生存,不斷戰斗,建設家園和文明的決心、意志、力量。
天災來襲時,挖掘機就是最后的城墻。
天災過去后,挖掘機就是復興的希望。
無論家園如何滿目瘡痍,不管天災**何等瘋狂,只要還有一臺挖掘機能隆隆作響,人類文明便永遠不會忘卻昔日的輝煌和未來的夢想!
楚歌深吸一口氣,跨過這些支離破碎、嚴重扭曲、幾乎變成廢銅爛鐵,卻依舊閃耀著光芒的雕像,走進訓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