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每人能多分些肉,不過,一個成年的勞動力也就能分二斤豬肉,一斤的羊肉。
別看每人分的肉不多,但是,每家每戶的勞動力幾乎都能有四五個,這樣,每家都能有十多斤肉,這些肉對于過日子仔細的人家來說,足夠包幾頓餃子的。
“快點快點啊,都別磨磨唧唧的,趕緊過來抽簽,抽完簽去小會計那兒報數,想買肉,想買骨頭的都趕緊吱一聲。”
“支書我要買個豬頭。”
“想買啥買啥,別跟我說,去小會計那兒登記。
和每年規矩一樣,號小的先報數,后面的能撈著是你們的運氣,撈不著也別惱。”
“老劉,老高,肉都砍出來沒有?”
“開始分吧。
我們能供得上。”
上河村這里分肉,挺講究的。
這時候的人都喜歡要那種肥肉多點的肉,為了公平起見,上河村每年分肉都是,腰排,前槽,后鞧,排骨平均分配。
比如說,每人分二斤肉,那就半斤腰排,半斤前槽,半斤后鞧,半斤排骨。
剩余的什么豬頭啊,豬蹄啊,肘子,內臟,豬尾巴,片油等都得用糧食或者工分換。
這時候的人,家家最缺的就是油,所以,每年村里殺豬,片油肯定剩不下。
豬頭的肉雖然不多,但是,豬頭的價格也不貴,所以,豬頭也很少有剩下的。
肘子的肉雖然多,但是價格貴,還沒有買純豬肉合算,所以,豬肘子幾乎每年都有剩。
至于豬內臟,那東西有人喜歡吃,有人不喜歡吃,所以,每年剩的都不少。
剩的最多的是豬蹄和豬尾巴,因為那東西沒有肉。
砍肉的人多,負責分肉的人也不少,每家每戶該分得的豬肉和羊肉很快分好。
去掉該分掉的肉,豬肉和羊肉還有剩余。
支書大姨夫看了看,用手指了指案板上的二十幾塊豬肉。
“那個誰,你,還有你,把這些肉送去屋里,讓他們把這些肉煮嘍。”
“哎,好嘞。”
幾個年輕的小伙子走上前,把支書大姨夫指的那些肉拿走。
這些人看上去非常開心,走起路來似乎都帶著清風。
林蝶衣本來對會餐沒什么想頭,這會兒看著他們的樣子,似乎也開始盼望了。
“剩下的肉,你們誰要趕緊過來報名,需要多少也吱一聲啊。”
支書大姨夫站在高臺上喊了一嗓子。
每年也是這樣,每次過年分豬肉和羊肉的時候都會剩一些,這些肉,村子里的人可以用工分換。
為了滿足每一個人的要求,這一次不用抽簽,而是直接報數。
如果剩下的豬肉夠分,那就直接分,如果剩余的豬肉不夠分,那就得按照人頭平均分配。
年頭好的時候,幾乎每一次都不夠分,年頭不好的時候,也有剩下的肉沒有一個人要的時候。
今年年頭不錯,大家的收入還行,所以,很多人想再要些豬肉。
報上來的肉的斤數和剩余的肉的斤數不對等,所以,只能按照人頭平均分。
所有的肉都分了下去,林蝶衣看了看小會計的賬冊,再瞅了瞅案板上的東西,豬蹄,豬尾巴,豬肘子剩下不少。
羊身上的更不要說,剩下的更多。
“李嬸子,你們先把那些羊骨頭拿去焯水,我幫著小會計攏下賬。”
“誒,好嘞,你先忙,我們把骨頭焯完水叫你。”
“好的。”
林蝶衣拿起賬冊,眼睛不由得撇了撇不遠處的正在清洗的一盆盆的腸肚。
說實話,她挺想把剩下的這些東西買下來的。
但是,她不敢。
想想,這么多好東西明天就要被送走,送到供銷社去賣給別人,不由得有些心疼。
哎,看來她只能從徐叔那里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