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余長嶺打開箱子,拿出他的那些家伙什。
當趙御接過這些家伙什,在養皿旁邊比比劃劃的時候。
榮鯤知道自己剛剛的猜想,十成十的是中標了!
這兩個家伙,居然真的想要在這種環境下完成那錦袍的修復。
他很納悶的看向余教授……
這老頭以前做事情都很較真的啊,怎么這才遇到趙御不到幾天的功夫,就蛻變成這樣了?
“那個……教授……”
榮鯤來到余長嶺的面前,欲言又止。
“說!”
余長嶺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在一旁的趙御身上,所以對這個手下最得意的弟子那怪異的表情,沒太過注意。
“文物的修復是一個相當嚴謹的過程,這種環境下的修復,是否會對文物本身產生什么損害?”
榮鯤咽口唾沫,小心翼翼的問道。
而這句話,是他們進入考古系之后,余長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你懂個籃子!”
趙御連眼皮子都沒抬,直接懟了一句。
榮家小爺看了一眼趙御,隨即這才想起,眼前正要主刀修復文物的這個家伙,根本就不能以常理來揣測。
趙御右手一伸,榮鯤還在納悶的時候,一旁的余長嶺已經抬手遞過去一塊色板。
“十三,七,二十二……”
趙御拿著色板的同時,幾乎是下意識的說出一連串的數字。
而一旁在京都大學史學系和考古系都算威名赫赫和的余長嶺,則變身成趙御的助手,快速的將趙御說的數字記錄下來。
當趙御放下手中色板的時候,榮鯤才反應過來。
這兩個家伙是在記錄錦袍上的蘊色……
放下色板的同時,趙御再次伸手,余長嶺一言不發的遞過卷螺。
然后是對繡線的選擇。
全程,從色彩到繡線,然后再到紋路的描繪和拼接。
趙御和余長嶺幾乎沒有說過一句話。
每一次當趙御伸手的時候,余長嶺似乎就已經預判到趙御會用到什么樣的物件。
榮鯤明白,這種預判是需要大量見識和經驗來累積的。
至少現在的他,還遠遠達不到眼前這兩人的這種境界。
很快,原本正常需要一兩個星期才能完成的準備工作,在這兩個變態的手下,不到是十五分鐘已經準備就緒。
一旁的榮鯤不禁暗暗咋舌。
這倒不是說兩人的速度有多快,而是他們對色彩和步驟的把握,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先休息一下?”
準備就緒之后,余長嶺看了一眼趙御,試探性的問道。
畢竟,看似輕描淡寫的準備工作,具體有多消耗精力,只有身在其中的兩人才明白。
趙御搖搖頭,隨即說道:“后續的色彩可以等調配之后再操作,但是現在必須將分裂的碎片拼接起來,不然時間一長,會蛻化成粉末狀,那就無力回天了!”
余教授點點頭,他知道,趙御說的不無道理。
這種氧化的分裂,會逐漸的演變成粉末狀,到時候,連拼接的可能性都沒有了。
修復,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搶救性的修整。
而如果一般氧化呈現出粉末的狀態,那就只有按照原有的形態來重新織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