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換了個話題:“你們沒人再有什么壞消息了吧?”
娜塔莎回答:“我想我是沒有了。”
托尼也在一旁補充:“我也是沒有了。”
尼克又說:“那這件事就這么結束了。”
這件事就這么結束了嗎?
當然不,這樣一件事情一定會產生深遠的連帶影響,超出任何一個人的想象。
“下面是電臺記者的報道。”
主播人切換了影像,記者出現在電視上,她正站在曼哈頓的一處街道上。
曼哈頓的建筑修復之完整一點兒都不像剛經歷過一場戰爭。
雖然也有保護的好的功勞,但還是不得不贊嘆一聲紐約工程隊的修復速度。
記者叫住了一個路人,將話筒遞過去:“請問你對前些日子的惡魔襲擊有什么看法?”
“看法?沒什么看法。”這個人淡淡地說道,神情也如他說話時內容一樣無波動,“習慣了。”
記者一愣,這個反應可不在預料之內,好在她功底深厚,很快找到了話題:“你不是紐約人吧?”
“當然,我不是。”這個人回答道。
“那您哪里人?”
“哥譚。”
“……不出意外呢。”記者尷尬地笑笑,憑借著哥譚多年的威名記者知道這個人不是好的訪談對象所以對他道謝然后去尋找第二個采訪者了。
第二個采訪者是位年輕的女士,她的衣服上印著鋼鐵俠的標志,很好猜她的態度。
這讓記者略感輕松。
“請問您對前些日子的惡魔襲擊有什么看法?”
記者問出了一樣的問題。
“感謝天使。”年輕女士雙手合十,真誠地說,“若不是她我可能救不會安穩地站在這兒了。”
“你身上的衣服是鋼鐵俠標志的,你是鋼鐵俠的粉絲,對嗎?”記者把話題引到她想問的上來。
“是的。”年輕女士點點頭,“我非常喜歡鋼鐵俠。”
“他在戰爭中也做出了很多貢獻。”
“但我很奇怪他為什么不選擇加入正義聯盟,或者自己組建個聯盟,這樣再有如此的事情發生時就能更快解決了,團隊的力量總是大的。我很羨慕其它城市能有聯盟保護。”
記者笑著說:“可以試著在推特上@他,說不定他會回答呢。”
“我已經@了。”年輕女士顯然是個行動力強的主。
“再見。”記者又問了幾個問題后便對年輕女士擺手,繼續去采訪下一個人。
第三個采訪者是一個青少年,他穿著潮流服裝,如同每個酷的紐約客。
“請問您對前些日子的惡魔襲擊有什么看法?”記者繼續問道。
這個年齡的孩子都對電視采訪有著別樣的印象,所以少年很快停了下來,神情有些激動。
“聽說惡魔并沒有引起什么傷亡……我對它的印象就是恐懼,我看到了令我極度恐懼的事物,但我還不記得它們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