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樣更加激烈了許多的戰斗,也是讓觀眾席上的學生們直呼過癮。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或許一些學生的眼里只看到了比試的激烈與精彩程度,但是更多的有眼界的學生,看到的卻是這場團隊賽的較量當中,雙方隊伍在戰術策略還有細微之處布署上的碰撞。
無論是李凌的戰局把控,對于機會的敏銳度,還是齊光穩定軍心,讓隊伍有了更高的融合度,都讓他們大開眼界。
一些像李凌以及齊光那樣擔任他們團隊賽隊伍的隊長,雖然這次已經沒有了上場的機會,但是依然在考慮李凌和齊光兩人的策略,他們是否也可以學習學習,靈活運用到自身。
就算這次的學院大比用不上,但是保不齊什么時候再有像這樣的團隊賽,就可以了呢。
這些事情,也是說不準的嘛。懷揣著這樣的想法,很多人看比試的眼神也更加認真了起來,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剖析團隊賽的亮眼之處,思索著兩位隊長這樣做的用意,或者是想著他們在面臨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又該如何做。
此時還在認真指揮著隊伍作戰的李凌和齊光,當然不會想到他們竟然還能有被別人觀摩學習的一天。
如果之后被他們知道的話,也不知道會作何感想了。
不得不說,在十位選手的全力出手下,團隊賽在視覺沖擊上帶來的感受的確是個人戰所無法帶來的。
各種法器以及術法互相碰撞交織產生的光芒映照的整個擂臺都是,就連半空當中都充滿了顏色各異的光芒。
要知道這還僅僅只是煉氣期的十位選手交手產生的景象,如果交手的雙方換成了筑基期,或者是結丹期的學生呢?到時候整個擂臺能不能承擔的下那樣的波動,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之前的戰斗中,齊光他們因為沒有防備,才被葉君澤他們找到機會,偷襲掉了一位選手。這一回有了經驗,他們彼此的站位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分散,而是嚴格按照齊光的計算,保持在一步的距離,這樣一來,就算對方有什么謀劃,他們也可以及時的反應過來,迅速做出應對,也從根源上避免了剛才那樣的事情發生。
葉君澤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手以后,自然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現在的齊光他們,就像是一塊密不透風的鐵板一樣。無論他們怎么展開進攻,一時之間也還是很難找到他們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這也就意味著,剛才那樣的方式是絕對行不通的了,必須要改變戰術了。
所幸,李凌也并不是一個只在一棵樹上吊死的人,既然剛才的防暑已經行不通,那就再想其他的方法好了。
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
如果只會一條戰術用到老的話,那他李凌當這個隊長也太沒用一些了。
喜歡不靠譜學院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不靠譜學院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