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聲很清脆,而且有些清脆的過了頭。
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看著木云正手抽完一巴掌,猶不解氣的一般反手又是一巴掌,只是這一次木云加上了他一直沒有跟開荒團說過的語氣。
“他!”
“媽!”
“的!”
“熊!”
“孩!”
“子!”
每說一句話,木云就是一嘴巴,抽的這叫一個灑脫,抽的這讓大家心里這頓解氣。
其實大家心里的想法都差不多,之所以因為解氣,正是木云說的那三個字。
熊孩子。
從職業角度來考慮,木云其實不討厭孩子,三歲以下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可以理解,一般正常人家的孩子也都會因為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不至于變成熊孩子。
加上木云的職業因素,他連面對難纏的客戶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面對孩子更不會擺出一副難看的臭臉。
而且銀行員工也希望孩子們在遇到危難的時候想到這里,畢竟銀行網點遍地,木云覺得身為銀行人,不管是什么銀行,都有一種社會責任在里面,孩子遇到困難,可以讓他們去求助銀行,我們也許沒有執法權,但是我們能竭盡全力幫助孩子們找到家。
木云真正討厭的,是熊孩子,熊孩子和孩子是有區別的,在家庭的教育中,一味的溺愛會導致孩子們原本天真好動變為放縱和無序,說白了,木云討厭的是熊孩子的家長。
那句話怎么說的?
還是因為職業習慣,木云沒法替別人家教育孩子,可現在的情況卻不同,木云估摸著源和靈這兩個孩子,他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爹媽是誰,所以才會養成這樣的性格。
自暴自棄。
既然如此,那么木云就不妨充當一下父母的角色,而這又要講到老木同志幼年時候的經歷了。
在他的記憶中,他的幼年可以說伴隨著暴力,身在故土,一直以來的思想往往比較簡單粗暴,加上木云又是一個男孩子,正所謂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那是害,窮養兒子富養女,反正木云的老子就是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
不服?
打到你服!
老木他媽也一樣,木云的記憶力,小時候家里面趁手的兵器他基本都體驗過傷害數值,就算是現在,他也清晰的記得什么樣的武器對他造成的傷害最為嚴重。
比如說,飯勺子,炒菜用的炒勺,掃帚,馬勺,水舀子,拖布把,金箍棒,反正什么樣的東西,只要老木同志的爹媽用起來比較順手,抄起來就能給老木同志一個深刻的教訓。
從憤怒到反抗到麻木,木云也習慣了,不過這樣的棍棒教育卻沒給木云教育跑偏,反而他現在三觀還算可以,所以木云也認可這樣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