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趁著許昌城破,在周圍諸處鎮坊大肆燒殺劫掠、屠戮良民的反軍部眾侵襲到北面長葛地界之時,卻遭遇李天衢所統領的牙兵伏擊。幾番小規模戰事的過程自然也無須詳敘,占據忠武軍藩鎮治所的張晊,顯然也在回避與李天衢不計代價的廝殺,看來也是有保存自己實力的私心。
而李天衢方面不過七千兵馬,也無法進一步再重新奪下義武軍藩鎮。只得據險把控住道路要扼,盡可能的搜索收容附近逃亡的百姓流民,一時間與占據了忠武軍的張晊呈戰略僵持階段。
趁著這段期間,倒也方便李天衢向王重師直言起了愛才之心,而要招攏他入伙的意愿。
本來以為忠武軍與宣武軍為鄰道藩鎮,許昌城破,若能掙扎著突圍求條生路,我也就只能去汴州投從朱全忠朱節帥...結果卻有緣先拜識了統掌義成軍的李天衢李節帥......
王重師心里也就暗自嘀咕幾句,雖然李天衢不及朱溫勢力強大,但他當初斬殺黃巢,名望與功業一飛沖天,對于王重師這個矢志憑自己打熬的一身本事爭功揚名的武人而言,也正與他秉性相合;又是蒙李天衢率兵及時趕至,殺散了窮追不舍的賊兵部眾,也受了莫大的恩惠,再看到對方待自己甚是禮遇,王重師遂毫不遲疑,當即伏身拜道:
“在下得遇明公,便如撥云見日,蒙義救大恩,又如此賞識厚待,在下也情愿執鞭墜鐙,以報明公洪恩!”
李天衢見狀也立刻上前扶起王重師,并拿好言勉勵安撫,心中則暗付道:有心招募你入伙,非但是為我麾下再添一員驍將,如此還這就是為了你王重師著想,畢竟就算你能順利從許昌逃脫,趕赴至宣武軍汴州投從朱溫,就算一時得受重用,恐怕到頭來也終究難逃被冤殺的下場......
朱溫極好猜忌,而搞死了麾下許多將才,當中也多有死得冤枉的人物,而按史載軌跡中的王重師便是其中一個很典型的代表。
以王重師史書中記述所經歷的戰事看來,他也是貨真價實的鐵血硬漢,無數次為朱溫出生入死,于宣武軍終于同朱瑄、朱瑾哥倆反目之后進攻濮州戰事當中,身上掛著多出金瘡重傷,養傷于榻上的王重師為了盡快奪取城郭,帶著重傷取用水浸濕的毛氈拋下對面燃起的熊熊大火,身先士卒往烈焰濃煙的另一頭沖殺過去。好不容易取下濮州治所,王重師身上則又添了九處傷口,已是奄奄一息,險些氣絕喪命。
可那又能如何?李天衢心中冷笑,暗想那朱溫雖然痛惜嘆言“雖得濮壘,而失重師,奈何!”,然而再過不了幾年,有小人誣告王重師與外鎮暗通,朱溫干脆的便下令將其誅殺,并夷親族,事后又刺激得劉知俊造反之后,這廝才又宣稱當初俺那是錯信小人,王重師死得冤吶......
朱溫擅殺大將的事犯得太多,按李天衢想來,這也不僅僅是因為他太過猜忌,這廝本來就是個屬狗臉的所變就變,性情反復無常,頭天與你好的跟親兄弟似的,什么小事若是犯了他的忌諱,過不了多久回頭就要翻臉狂捅刀子。
不久前上源驛之變,對李克用白天還把酒言歡,晚上便放火謀害已能看出朱溫這般性情端倪...李天衢含笑仍與王重師言談的融洽,心說你歸從了我,好歹也不至如跟著朱溫那般,出生入死的了半輩子,卻連怎么死的都沒有弄明白......
差不多也是在同一時刻,按李天衢向來屬狗臉對人態度說變就變的朱溫,正向馳援而來的天平軍藩鎮節帥朱瑄感激言道:“節帥濟困扶危,仗義馳援,小弟感激不盡。有緣又與節帥為同姓,既是本家,小弟也愿尊節帥為兄長,不止眼下同仇敵愾共御秦賊,日后與尊兄藩鎮同氣連枝,永結兄弟之好!”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唐末大軍閥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