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宗權聞報后也立刻召集部眾,只得被動的與宣武軍力戰廝殺。然而朱溫方面,有朱珍、龐師古、李唐賓、鄧季筠、張存敬、郭言、丁會、李思安、李讜、李重胤...等眾多能征善戰的將才匯聚在一處,立刻向反軍發動勢如風狂雨驟的攻擊...秦宗權顧此失彼、焦頭爛額,又如何能抵抗住立刻采取主動攻勢,而更是迅雷不及掩耳的敵軍全面猛攻?
殺聲喧囂的營盤當中,宣武軍兵馬手持鋒利的兵刃,各自結成密的陣在血光當中縱橫呼嘯,往復沖突。而營盤外面,尚還不知有多少銳士迂回包抄,直要往營盤中陣要害處殺去。
秦宗權狼狽不堪,只得喝令全軍棄營后撤,仍試圖與敵軍糾纏下去。然而本來便是軍心動蕩,又遭逢朱溫大軍的突然打擊,秦宗權下令一退,更是引發得諸部反軍潰散亂相的加劇,而再往南退,也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匆匆后撤奔逃的反軍兵卒大多心驚膽戰、精瘦力盡,非但精神與肉身都承受著煎熬...更是軍陣潰動、隊形散亂,各部間的旗號散落大半,不同部曲的人馬混雜在一處,兵尋不見將、將統不得兵之時,一直緊緊咬住敵軍往死里打的各部宣武軍牙兵,便又已大舉圍殺了上來......
如今趁著己方大軍牢牢把握住戰局的主動,惡狠狠的反撲猛攻,往死里痛打重挫秦宗權的機會,朱溫當然不會放過。反觀一直在蔡州自稱天子,裝腔作勢的秦宗權,他以為自己就是讓天下人聞名便駭得膽破的大魔王,然而眼下須考究他戰場上實打實的本事,卻以狼狽成這個樣子......
羞惱與怨恨到了極處,秦宗權面目再是兇惡可憎、猙獰扭曲,現在看起來,也不過就是無能狂怒罷了。
所以秦宗權只能選擇落荒而逃,更是為了避免暴露身份,什么黃羅傘蓋等偽朝儀仗盡皆皆拋在原地。朱溫麾下,先是有李唐賓、郭言、丁會、李思安幾員大將率先統兵殺至賊眾中軍,卻并沒有發現秦宗權的蹤影,遂繼續喝令麾下繼續追擊。那個如今最為臭名昭著的首惡,更是自家主公的心腹大患,也盡可能要在這一場大戰內便除絕了!
而此時反軍大多部眾已無上官指揮調度,各部兵馬也沒了秦宗權那主心骨主持統領,只得各自為戰,陷入混亂當中的頹勢也在不斷加劇著。除了掩護秦宗權拼命殺出重圍向南走,而試圖立刻奔逃會蔡州境內的反軍兵馬之外,有些部眾被幾撥宣武軍牙兵截殺住只得拼死抵抗,卻無外援幫手,不一時便被殲滅殆盡;更多的部眾不分東南西北,也只是朝著敵軍相對稀少的方向撞去,期間也不免被殺得崩盤潰散......
是役,朱溫揮軍出酸棗門,自卯至未,與秦賊短兵相接,賊眾大敗,被追斬二十余里,僵仆就枕。
至于李天衢在得知朱溫統領的宣武軍與秦宗權親自率領的反軍主力正面交鋒,斬獲得一場戰果更為顯赫的大捷,這也完全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畢竟秦宗權雖然也是州府牙將出身,但他是靠投機取巧,鉆營反覆一步步的做大聲勢。又吸收黃巢余部,成為所謂的中原實力最大強大的軍閥,可他隨后久不掌兵,只靠極端恐怖血腥的手段震懾世人,如果不再具備軍力上碾壓性的優勢,那么他帶兵打仗到底有幾分本事,終究也要暴露出來。
能帶幾千上萬的兵馬廝殺,與親自指揮大規模的軍團發動會戰完全是兩碼事。如今秦宗權如果頂不住朱溫的猛攻只得退卻,他麾下各部反軍也立刻陷入群龍無首的窘境,作戰毫無章法,從原來的氣勢洶洶迅速變成一敗涂地。就武略而言不但被朱溫按到地下摩擦,宣武軍藩鎮不少牙將統兵作戰的才能,也都完全足以吊打他。
而李天衢轉念又想到:秦宗權遭受這一場大敗,他面前維持起來的龐大軍力也將完全崩散,至此被徹底打回原形。不過蔡州方面反軍不再會是周圍藩鎮最大的威脅,那么我義成軍、宣武軍、天平軍與河陽軍等藩鎮所組成的松散聯盟,至此也快徹底解散了吧......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唐末大軍閥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