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世雖然是遷入中土的波斯人,而改以國姓為李。這般時節,知道他兄長大名并不稀奇,畢竟李珣的諸多佳篇詞作廣為傳誦,更何況,他兄長還是屬于文采學識與醫術藥學雙修,并且憑借自己的能力都已經取得出類拔萃的成就。
本來唐朝時代文人士大夫當中學醫的風氣也很盛行,這般風氣之下熏染出的知名“儒醫”,這李玹的大哥李珣又是當之無愧的翹楚人物,總之論作詞、詩歌、作詩等佳作流傳度最廣,而在這幾十年內才名遠播,諸如李商隱、杜牧、皮日休、羅隱...等人物,李珣哪怕名氣稍遜,可是比醫術藥學又要比那些高才強出太多;而當代精通藥理的名醫,他兄長幾乎也可以說是當居翹楚,而且任何名醫也沒有比他更擅于作詞作賦的。
李玹雖然也有學識,而且平素待人溫雅持禮,但是他不似自家兄長那般平素多與文人墨客來往,又四處游歷增長藥物處方見聞撰寫成書。李玹以售香藥為業,比起他兄長考察中土乃至海外藥物的實際作用,興趣又更傾向于煉制爐鼎丹藥,所以名氣比起他大哥李珣也要小了太多。
以為李天衢應該是自家兄長李珣于當世的名氣,所以會對自己遠在巴蜀川渝之地的家世有些了解...而李玹聽李天衢所言,是聽到他報說世人常喚他做李四郎,而這才想到了他兄長的名頭...李玹那種心態就好像總是讓他人與自己相識之際,對他的印象中會是“李珣的弟弟”,而這次聽到有人只是得知自己被世人慣稱的李四郎這般稱謂,卻也立刻說出他的真名,而以此才又想到了自己那兄長,自然也是心情大好。
很快的李玹意識到自己的反應似乎有些得意了,也立刻作揖施禮,對李天衢說道:“兄臺所言,的確正是家兄。卻不想在下區區薄名,也為兄臺知曉...今日萍水相逢,既知在下家世,卻不知兄臺尊姓大名?”
李天衢微微一笑,隨即把雙手一背,固然仍是客氣禮貌,只不過那架勢一擺,比起李玹顯露出的那些許顯擺勁,神情舉止間則更顯得有些牛逼哄哄的說道:“好說,我名為李天衢。”
李玹臉上的笑意頓時頓時凝固住,手上那輕搖折扇的動作一上一下的的頻率漸漸變得緩慢,很快的也停了下來,似乎仍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所聽到的,他遂又問道:
“...什、什么?兄臺尊姓大名是......”
“李天衢。”
“兄臺名為李天衢...敢問那個衢字...可是意為四通八達的衢地之衢?”
“正是。”
“...坐擁義成、天平、泰寧等幾處藩鎮,當年手刃巢賊而揚名天下,世間無人不知、無人不惜,大名如雷貫耳的李節帥,莫不是正是......”
李天衢立刻接茬,只不過那句“不敢當,正是我”話音未落,李玹便連忙伏拜道:“在下有眼不識泰山,不知是拜識得李節帥尊顏,多有冒犯,望乞寬恕!”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唐末大軍閥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