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晚膳用的蘿卜排骨和雞湯,皇帝自潛邸時便崇尚節儉,皇后自然跟著皇帝來。
幾十年來,已然習慣了。
即使如今進了宮,成為后宮之主——皇后,份例里的膳食更多更好更精致,但她晚膳從來一般兩個肉菜加兩個素菜罷了,其中一個肉菜還是湯。
不過皇后菜點的少,胃口也不是很好,一向用的不多。
可今天,就著蘿卜排骨和兩份素菜用了整整一碗飯,甚至還用了滿滿一碗雞湯。
要知道她平常胃口,最多也就用上大半碗飯再加上半碗雞湯罷了。
要說胃口好的,不單是皇后。
除了裕嬪外,一個個的胃口大開,紛紛覺得御膳房今兒個呈來的膳食很是可口,于是在聽到皇后派宮女去御膳房送賞銀后,先是感慨皇后就是皇后,能壓得住,也敢壓住熹嬪。
這賞銀一賜,有些腦子的都知道皇后暗地里的意思。
就算熹嬪知道又如何,呵呵,難道皇后難得今兒個胃口大開,覺得御膳房有功,賞賜一下他們不行嗎?
雖然,有腦子都知道,皇后胃口大開不可能是御膳房今兒個那明顯沒有比往常出色的飯菜導致的,而是心情。
而且,那些個有些腦子,猜到皇后用意的妃嬪們,心里也蠢蠢欲動。
比如齊妃,為了討好熹嬪,期盼熹嬪的四阿哥以后登基后,能將弘時的宗籍重新登記上,她依然對皇帝失望了。
她從皇上還在阿哥所的時候就跟了他,冷靜下來后她還是很了解他的,皇帝既然已經做了決定不要弘時了,那就不可能自己打自己臉,再將弘時要回來。
再者,弘時已然過世,如今她最為在意的是孫子永坤。
就算四阿哥弘歷登基后依然不肯取消皇上的圣旨,只要看在她如此奉承討好熹嬪的份上對永坤好些也挺好的。
但齊妃畢竟受寵過十來年,脾氣早就已經養成了。
以前她是高貴的側福晉,熹嬪不過是一個連玉牒都沒上的格格。
要不是四阿哥,熹嬪她哪里有如今的地位,不過是母憑子貴。
若是她三子一女都活著,就算弘時廢了,她還有兩子一女,如何能輪得到弘歷。
齊妃原本的不甘不忿,因著熹嬪之前還是熹妃,因著被圣祖爺撫養過的弘歷,因著所有阿哥里弘歷最出息而母憑子貴,高高在上,壓制著她。
她又為了弘時以后的身后名,以及那還未長大的孫子著想,才忍了。
可如今熹嬪被皇上再三打壓懲罰,都說打蛇不死反受其害,這道理齊妃還是懂的。
所以熹嬪第一次受罰,她忍了,因為她知道熹嬪被罰是暫時的,只要四阿哥在,皇上不可能厭棄她,等禁足結束,熹嬪地位依舊高高在上。
即使她和熹嬪當時都是妃位,但她的弘時廢了,而當時熹妃的弘歷還很受皇上看重。
第二次受罰,她還是忍了,她不能冒險,熹嬪不可能就這樣被皇上厭棄的。
她之前討好了這么久的熹嬪,可不能因為她不想忍了而最后前功盡棄,甚至以后可能會被成為下一任皇帝和皇太后的弘歷和鈕鈷祿氏找她和孫子永坤的麻煩的借口。
第三次……終于,即使再三告訴她自己要忍,不能讓之前做討好前功盡棄。
可皇后給御膳房賞銀的行為,讓齊妃眼光閃爍不已。
對,沒錯,她今兒個的確是胃口大開,卻是是御膳房今個呈上來的飯菜比以往的更可口,不然她今兒個怎么會吃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