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十一月十六。
早朝前,皇帝讓人送了一份密信去西境給宋淵。
他和李清云已經達成了協議,那么西涼的事,宜早不宜晚,早一天解決早一天去除后顧之憂。而且成本那么低,又有人背鍋,他自然要快刀斬亂麻。
這件事,一直都是宋淵經手,那么交給他是最合適的。
處理了一件大事,皇帝神清氣爽。想到昨日御史來報的那些,心中有預感,最多這兩日,就會明明白白的鬧到他面前來。
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那么,便由他來添這最后一把柴。
東宮之事,確實也該有個結果了。
斗到這里,差不多了,再斗下去,只會變成內部消耗,沒有意義。
有意義的,是從他們二人中,挑出最合適的繼承者。
至于君晟……
五年前栽了那么大一個跟頭,這一回,便再給他一個機會。
抓不抓得住,就看他自己了。
早朝上,大臣們商討著朝事,看起來和往常一樣,但是眾人都能感覺到,氣氛有些壓抑,似乎有事要發生。
朝事過后,策王的人站出來,提起如今京城中老百姓們中傳得沸沸揚揚的事情。
皇帝看著底下眾人,照例詢問了幾句,卻沒有表態,任由底下的議論聲越來越大。
那些中立的大臣,都感覺到了什么,一副看熱鬧的態度,見有人提起這件事,其實也想看看皇帝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以免萬一發生什么事,大家都能及時有個應對。
最近發生的事情,無論是和親,還是巫蠱之事,還是策王府的小妾事件,這些幾乎一夜之間就傳遍京城的傳聞,他們這些浸淫朝廷已久的人,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底下的暗流涌動,已經愈演愈烈。
皇帝坐在龍椅上,表情淡淡,看著底下眾位官員的討論,沒有要插手的意思,但是也沒有要制止。
眾大臣見狀,心中都琢磨開了,猜不透皇帝是什么意思。
快到下朝前,皇帝都沒有針對這件事,發表過任何看法和評論,仿佛并不在意,聽之任之。
就在錢公公準備喊退朝的時候,一旁有內侍前來稟報:“陛下,東晉九皇子求見。”
這一聲話落,底下頓時傳來竊竊私語。
“咱們上早朝,九皇子來做什么?”
“是啊是啊,就是,他一個別國皇子難道還想要來插手我國的朝政?”
“不會真的是為了外頭那個傳言吧?”
眾人議論紛紛,大殿中的君恒卻是霎時變了臉色,猛地看向君策:楚錦年和君策合作了。
君策淡淡的撇過來一個眼神,那眼神中滿是不屑和得逞的意味。
君恒身體僵硬,兩手緊握,強迫自己情緒平靜下來。
從昨日開始他就一直找不到楚錦年,也沒有楚錦年的任何消息,原本還以為是他躲著君策和自己,不想插入到大周的事情當中,現在看來,他躲的人,只有一個自己。
之前他的計劃是等到今日午時,若今日午時還沒見到楚錦年,他便也要做最后一步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