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屋子的門上都沒有鎖,只是虛掩著,稍微一推門就開了。這間屋子的一樓是一個用木板封住窗的鋪子,沿著樓梯往上,應該是店主居住的地方,一張簡單的鋪地被褥,一張小竹桌隨意的擺在地上。擺設極其簡單,再無余物。
“這里什么都沒有。”我有些失望的道。
“看看那邊的桌子上,桌子上好像有文字刻痕。”耳邊傳來殺生的聲音。
驚訝于他居然能感覺到這么細微的痕跡,心里還狐疑不信,可是真的走到那里,發現桌上真的有極細的刻痕,而且都是文字。
上面刻的字我大致看了看,是一個小賬簿,刻了一月支出多少,收入多少,進貨多少。這間屋子的主人是一個販售茶葉的商販,從各地進貨來此銷售。
不過直到看完這些刻痕,也沒發現什么有用的,吐槽說:“殺生,這些都是屋主記載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沒什么意義的。倒是你,你怎么知道這里有刻痕?你感知能力這么強?”
殺生道:“這里的一切,都是心境幻化,你之所以要看,是你已經習慣用眼去觀。我沒有眼,所以依舊是感知這里的一切。所以感知到這里應該有什么。”
剛剛說完,我感受到一股不滿和鄙視的情緒,詫異的看向古劍殺生,這還抗議了?只聽他接著道:“我已經說過了,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位得道之人幻化出來顯現在你心境之中的。換句話說,這里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否則是沒有必要浪費。包括這里沒有生靈也是如此,只是因為不需要罷了。”
本來,我并不理解心境之海是什么意思,我以為這里就是幻境,和之前遇到的那些沒什么不同。但現在,好像逐漸理解了,這里是被那位得道前輩留在村中,需要用純粹的心去感知到的一個世界,非幻非真。
非幻,是因為這里一切都是實有的,并非因人而變幻。說非實,這里只是心念的傳導,并非實際所有。
以前爺爺教我書法時,給我講過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還讓我臨摹他的字。尤其說過,王羲之寫蘭亭集序中有一句話“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就是說后人讀前人的字畫,詩詞,如果恰好與作者遭遇相同意境。往往剎那間就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地,這種體會是超乎言語和文字描述的。眼下這心境之海,就是那位得道的前輩留下的一個作品,現在的我,是與其心恰相契合,所以才能看到眼前的一切。
這種境地,是極為玄妙的,就像看字畫,讀詩詞,能否領悟作者的心地,是一種緣法。所以即使是師父那樣的高人,也無法發現這里。那個處心積慮的幕后黑手,也是一樣,反倒是我與那位得道的前輩心相契合了。
現在想來,黑袍人趕我們走,其實是激將法。他能籌劃多年又算到我們來這,就必然知道師父心懷正邪搏斗之正念,怎么會被威脅了就跑呢?真是心機深沉。
喜歡茅山掌教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茅山掌教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