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欲是天性,無私是修行的目的。那么怨與仁就是用心。我們圣人會認為,人生在世,總會遭遇不順自己心意的事。一旦遇到這樣的事,就會因此產生怨憎。而這種怨憎本質上是從我之私欲而起。所以修行時要去除這些怨憎。使心常仁愛一切非我眾生。直至徹底放下我的私欲,達到無私之境。這也是我們圣人會修行中‘心’地修行的部分。”
閭丘鳴繼續對我解釋圣人會的教義。對她來說,這本來就是她常做的事。所以越講,越漸入佳境,我也聽得津津有味,不曾打斷她。
直到她說完無怨,我用帶點嘲諷和玩笑的語氣說:“呵呵,昨日你們圣人會的那三位弟子,可算不上無怨。我看怨恨倒是大得很呢!”
本以為閭丘鳴會為昨日三人的行為解釋一番,不想,閭丘鳴聽到我的話后卻是點點頭道:“不錯,他們的行為離教義甚遠。不過他們還只是外門弟子,還不需要持戒,做不到教義要求,也是正常的。回去以后,我會好好教導約束他們,也會考慮是否真的讓他們入會。”
“持戒?你們圣人會也要持戒嗎?”
她都說要處分三人,我自然不愿繼續在這件事上糾纏。倒是比較好奇,這六天故氣所來的教派,竟然也讓人持戒?和我想象中的有極大不同。
“當然,這正是我要說的最后兩道,無作和有行。無作,講的是不妄作。有行,指的則是該行,應常行之事。人生于世,有欲是自然。但如果只順從自己的欲望,人就會越來越自私,越來越追求對自己有利之事。所以已證無私的圣人,教人什么不該做,什么該行。總結起來就是我們圣人會的戒律。”
“戒律里,即包含不能做的,又有該做的。由這兩部分組成。詳細說起來是很繁雜的戒行。例如我來唐家村義診,也是屬于有行中的部分‘當行醫,施人藥,救疾苦’中的要求。隨著修行精進,在圣人會中的位次越高,所遵守的無作和有行之事就越多。”
“位次?你們圣人會中的位次是什么樣的?”終于說到了重點,我興奮起來。
“等一會再說吧,到了。”
話題戛然而止,閭丘鳴撥開前面一株藤蔓,我終于見了她要帶我來的地方。
草叢中掩映著兩座不大的墳塋,面積都不大,碑文上的字跡還算清晰,立碑時間想來是不超過百年。如此不氣派的墳頭,應該也不是什么達官貴人的長眠之所。唯一有點稀奇的,便是墳邊有兩棵樹,一棵桃樹,一棵柏樹。
現在的季節,已是秋季,夏季的暑熱早都散去,馬上要迎來新的寒冬。柏樹常青,在這墳旁屹立沒什么不妥。奇怪的是旁邊的桃樹上竟還開著一樹桃花,好似此時還是初春,與時令季節根本不符。
“可以說你要找我幫什么忙了吧?”
雖然對于暫時不能打聽出圣人會的內部結構,我心里有些焦躁,眼下也只能壓下這種急躁,靜下心來搞清楚閭丘鳴讓我帶上法器來此,是要做什么。
閭丘鳴對著兩座墳塋,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然后說:“看到這兩個墳頭了嗎?”
“嗯,見著了,有什么不妥嗎?”難道閭丘鳴找我來幫這兩塊墳地看風水?我的心里寫滿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