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邪看見中年僧人拿走紫虛伏魔鑒,簡直氣炸了,當下舍了界行法師,對著中年僧人喊道:“你是何人?又為何搶奪吾派祖師遺寶?莫不是想和茅山派為敵?”
就像是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中年僧人沒有再讓少年僧人幫他翻譯手語,而是捏著紫虛伏魔鑒淡然的道:“百年前,茅山正統上清宗一位老者,與我有一場賭勝,我以佛門翡翠周流珠為注,他則以此寶為注,后來賭輸了,便將此寶輸給我。故此非我水月寺偷得此寶,而是已經易主。”
說話的聲音極富有磁性,字字清楚,有一種奇特的魅力,讓人覺得他的聲音極好聽。
“見過法明師伯!”界行法師往前走了幾步,合十對中年僧人行禮,語氣是壓抑的平靜,但能看出他的心里一定是充滿喜悅,表情中完全壓抑不住。
我立刻就明白了眼前的人是誰,本來還在疑惑這看著也不老的中年僧人,怎么就能說百年前的事?現在徹底明白過來,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要找的那位法明大師,而一旁的少年僧人早就知道此事,難怪當時會是那種表情,現在看到我在看他,又扮了個鬼臉。
“是誰?是誰敢把祖師遺寶輸于你?”李亦邪還是憤慨莫名,根本不聽法明大師的話。
法明法師得道高僧,倒也不曾怪罪李亦邪的態度,依舊淡定的答道:“你們茅山宗后來的人,稱呼他為‘玄魔’!”
這個名字,我有些陌生,師父好像曾提及過,但并沒有著重來講,所以我對其也沒什么記憶。可李亦邪對這個名字愕然大驚,猶如見了神魔一般,不可置信的連道三聲:“是他?不可能…不可能…,這絕不可能!”
法明對李亦邪的表情并不驚訝,繼續道:“貧僧很多年前發下誓愿,不言妄語,只語真實語。未免犯破誓愿之罪,已十五載不曾開口與人言。今日雖開言,依舊不敢舍愿。”
我終于知道為何法明不開口了,原來他竟然發下這樣這樣的誓愿。雖說無論佛道,其實都有不妄語的戒,可實際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受,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秋毫不犯,何況還有些時候是‘善意的謊言’,主要是不能心懷惡意,可法明這樣就很少見了。
李亦邪更是有些驚詫的反問:“你修了佛門的止語禪?”
見法明大師沒有反駁,李亦邪神色變得極為古怪:“難怪你出口成真,金口玉言,倒是極少聽佛門還有人修這個法。”
李亦邪的話我沒有完全聽懂,但是結合師父所講,和自己的猜測,大概能知道,這法明大師應該是修了佛門一門很厲害的禪法,平時不開口,又結合發下的大愿,所以他要不不開口,一開口說的就是真的,而且是會實現的。
道家其實也有類似的說法,金口玉言本是形容皇帝的,君無戲言。就是因為一般人開口說的話,大多都是虛的,浮的,能實現十之一二就不錯了,可是皇帝不同,皇帝開口所說是會真的實現。
而道佛兩家的仙人菩薩也有如此神通,他們說出口的話,就會像天地間的規則一般,會真正的實現,而不是空語。所以為何念某某咒能有靈驗,因為這咒是天尊或祖師親口所說,親口所許諾,自然就會靈驗。
不過我雖然知道是這樣的道理,可我心里也不是全信,要不然眼前的法明大師要是開口說一句“李亦邪死于此”那李亦邪豈不是當下就倒地而亡?能有這么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