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摸索幾下,衣兜里掏出一張紙來,我都忘記這張紙了。本來只是隨身揣著的,出水月寺時,法明大師留給我的一紙《覺林菩薩偈》,沒想到這張紙也被我帶了下來。
中年船夫說我身上有地藏菩薩的氣息,不如說是有佛家的氣息。而除了這首佛偈之外,我應該再無其他和佛家有關的事物。
仔細打量,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張佛偈上面的字跡都泛著淡淡的金色,既像墨中本身混入的金粉,又像是這幅佛偈本身散發的金光,只是此時我也分辨不出來。
覺林菩薩偈被稱為破地獄偈,現在我下了陰陽渡口,會有這等變化倒也很自然。
突然,我的腦海里冒出一個想法。法明大師說讓我代給他人,并非是給我的,如果法明大師已經算到我要下渡口,又給我的是這么一首與冥府有關的佛偈,或許我要給的人,是一位已經入了陰陽渡口的人。
可能是與我一樣,游陰至此,也可能是已經命終,正要從陰陽渡口去往陰間之人?
看著上面泛出的淡淡金光,讓我有一種預感,我要找的人,應該也快見到了,就是不知,是誰呢?
把佛偈好好裝好,雖然我已皈依道經師三寶,但還是默默祝禱,希望地藏菩薩慈悲,也保佑我一切順利。
收好佛偈,我把注意力放到浮橋的亭子上,這是一處不算大的木亭子,按理說這陰陽渡口也不會下雨才對,沒有風吹日曬,要這種亭子又有何用?
亭子上還端端正正的寫了幾個大字“歸鄉亭”
歸鄉?我先是有所疑惑,可是很快就理解這是怎么個意思了。道家說人生如寄旅,死則歸于來處,這是一場長眠。
想來所謂的歸鄉,取的便是此意。五道輪轉,周而復始,不論在生演繹如何故事,最終都難逃來此,然后改換面目,又輪轉去了新的地方。故此雖然演繹無數造化,可是總是無法拒絕的站點,反倒是此處。
如此想來,稱這里為“鄉”也不算錯,只是想不到居然在這里還能遇見這樣的深意。
“叮鈴鈴……”
遠處傳來鈴鐺的聲響,我循聲看去,自苦海中又駛來一艘船,這艘船上面也掛著和亭子一樣亮著橘黃色燈火的燈。
再走得近些,我一看,也是被驚了一跳。
剛剛的小舟,出去擺渡的中年船夫,真要坐,也就約莫坐三四個人。實實在在的小舟,但是眼前駛來的船,坐五六十人也不奇怪,實在是大船。
原來這里是一個交界點嗎?由小舟從各處渡口送來這些站點,再由這些站點的大船把魂魄載上,去往更深的地方?
我要去的只是陰陽渡口,并不打算就直接下了陰間,就是說即使這一船也不會直接到目的地還需要去中轉,就是不知到底要中轉多少次?
想起上次在的那座高塔,塔里有很多無知無覺的魂魄在街道上游走,他們就像是在登記什么似地,大概就是自那之后,才會去往陰間。
隨著大船近了,我也開始準備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