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昆團隊人手充足,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那昆工作室壓箱底的囤貨,不是為“生而為人”量身定做的。
十來段配樂,還有一首主題曲,以及推廣曲。是那昆團隊一貫的風格,偏現代流行,鋼琴曲自然流暢,要么溫馨愉悅,要么傷感動情。
至于主題曲的人聲,容修沒聽過,應該是一位新人,唱功還不錯,顯然制作花了本錢。
在座眾人聽得如癡如醉,曲子婉約傷感,一聽就是二十來分鐘。
那昆身邊的那位中年男人連連稱贊:“電影就是傷感的,這個曲子正合適,歌也好聽,這個新人是那昆工作室簽約歌手,沒有版權麻煩,用來做主題曲很不錯啊。”
都是團隊內部人,編劇們也在場,大都看過劇本了,不由得聯想起“生而為人”的劇情來。
配合著音樂,想著可憐的盛夏,感覺還挺合適的。
李里導演毫不客氣,瞟向中年男人,又看向編劇們:“真的合適?我拍的是一個時代、一個特殊的人群、一個被曲解的群體、一個男孩子的命運——他陽光開朗,心有希望,他是一個男人!不是一個小人物的屎尿屁,也不是小情小愛的戀愛故事,你們覺得,這些音樂符合‘生而為人’?!”
李里一向老不修,笑瞇瞇,很少會發火,但搞藝術的哪個沒有脾氣?
中年男人一愣,頓時有些下不來臺,那昆的臉色也不太好,顯得很沒有面子。
周遭眾人都不言語了,一時間會議室里鴉雀無聲。
參朗嘴角不易察覺地一勾,也不搭理他們,板著臉,朝小圓揚了揚下巴。
總秘小圓來到容修身邊,容修遞給她一個U盤。
U盤插到會議桌的電腦上,點開一看,居然只有一個音頻文件。
那昆團隊不知誰發出了一聲“噗”,隨后室內有點小嘈雜。
李里的臉色一下就黑了,心道一聲“給你們點顏色瞧瞧”。
那昆的眼中也露出了一絲笑意來,心里一下松了口氣,才小半個月的時間,連創作、再編曲、錄制,完成一套打包配樂,不是有資歷和底蘊的團隊,根本不能完成……
只是,那昆眼中的笑意還沒有隱去,就被傳入耳中的旋律吸引住了!
大提琴的旋律抓耳,隨后就是小提琴悅耳的音色,銅管感情傾瀉……
交響樂團?
突然,一聲鼓點震撼人心,仿佛敲擊在鼓膜上,隨后,電吉他和貝斯加入其中。
長達16分鐘的電影配樂,這是一首交響搖滾(SymphonicRock),容修甚至孤注一擲地試著采用了交響曲的結構。
搖滾三大件和交響樂團的碰撞,能清晰地聽出曲式,有對應主角“盛夏”在影片開頭奏鳴曲式的快板,心情憂郁的慢板……
第二部分加入了人聲,沒有歌詞,只有輕聲的吟唱。
接下來,還有“緊拉慢唱”表現出的憤怒和控訴……
而后,隨著鍵盤和弦的分解,展示了盛夏心中希望的蘇醒,旋律越發流暢,自信心再次恢復,最后回到吟唱,直抒胸臆——
愉悅,憧憬,憂郁,恐懼,悲憤,寧靜,絕望的哀傷,哀而不傷……
這16分鐘,不僅僅表達了音樂的情感,還讓人感覺到了它猶如與“盛夏”共同存在一般的氣勢和生命——它來自主題旋律本身,也來自盛夏的命運。
尤其是樂曲中的搖滾三大件的使用,震撼中讓人心跳加速,全程給人一種“命運又來敲門了”的錯覺。
樂曲最終,回到第二樂章的輕聲吟唱,仿佛影片結束之后的片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