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通常也是有多重身份的,封地的主人,同時也可能是國君的大臣。比如魯國國君周公旦,他是魯國國君,更是周朝的肱股之臣,如今周天子年幼,周公旦就是實際管理天下的人。
蕓姚并不是什么官員,不能隨便亂走,更不要說她作為舟人還有看守渡口的責任,更是不能隨便擅離職守。所以還是要請別人來幫忙,丈師的二兒子是一個,還有就是叔宰了,他得去記賬,因為這算是采邑的生意,并不是蕓姚的個人生意,所以收入都需要記錄。
丈師二子自然也不會平白幫忙,一次幫忙可算是人情,但總是請他幫忙卻不行。所以蕓姚會以咸魚作為報酬。
對于叔宰自然也有報酬,準確來說應該是賞賜,叔宰給蕓姚管家是拿魯國俸祿的,但打理生意卻不是工作范圍,可事實上又是幫助管理朱家,所以蕓姚不能代替國君給叔宰俸祿,只能代表朱家賞賜叔宰,是男爵對家臣的關系。
很復雜,可周禮就是這么麻煩,不過也因為麻煩,華夏文明才在這個時代的諸多文明中脫穎而出,繁而不亂,有章可循,這就是周禮。
通過周禮不斷強化每個人的身份和職務,讓人從自然屬性朝社會屬性改變。在社會屬性下的人本身就是復雜的,是諸侯、父親、兒子、大臣、主人……一個人會同時擁有多個身份標簽。在自然中,人類就是一種叫做人的動物,沒人會要求動物完成父親、大臣、君王的責任。
大自然中,孩子不會知道自己父親是誰,也不會想著自己長大之后要做個好爸爸。
所以周禮很復雜,其實是因為人類已經意識到社會身份的復雜,所以一個周禮繞繞彎彎反復強調每個人的社會身份,強調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其實就是建設社會的必然。
周朝的社會比商朝的社會復雜很多,商朝的社會關系有時候真的簡單到爆炸,自己人和不是人,自己人之外全不是人。所以商紂王面對妲己發明的各種非人的酷刑不覺得殘酷,并不是商紂王自己的問題,而是整個商王朝的弊病。
商朝的社會制度并沒有給非商朝的人留下容身之處,就連盟友的兒子說做成肉餅就做成肉餅,這種社會制度下的商人不敗才怪。
周禮卻建立了一個鮮明的社會關系,賦予了除周人之外的外人一個社會地位,就算不是周人加入周國成為諸侯,準守周禮,就也能融入這個社會體系。
當然周禮雖然有進步的社會性,但把所有人都固定在一個社會地位上不變,不允許任何的流通顯然是不符合人性的,所以后來才有春秋的禮崩樂壞和諸子百家,因為那時候的人們已經發現社會身份是可以變動的,沒有永遠的天子,也沒有永遠的家臣。
不過現在還是西周剛開始的時間段,大家還不知道社會地位可以變化,還很耿直地維持著周禮給自己圈定的身份,堅持著周禮賦予自己的分配和職責,所以蕓姚也不能因為自己的私事放棄渡口不管,除非國君有令她才能奉旨翹班,雖然她什么都知道,但目前的她沒實力去違抗整個社會。
喜歡渡娘之后封神時代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渡娘之后封神時代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