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報酬,所以野人是爭著工作,而且每個人都表現得很積極,干活不惜力。不過干體力勞動還是身強體壯更有優勢,所以蕓姚也是優先挑選力氣大的。
但力氣小的野人也不用擔心沒有工作,蕓姚讓他們整理茅草,這些是蕓姚特地從國都買來的。
叔宰等國人都羨慕野人了,這種有償的徭役他們也樂得參與進來,蕓姚就安排他們幫忙做飯、統計建材。整個建筑工地井井有條,各司其職,擴建工作非常快就完成了,也沒花費蕓姚多少糧食。
五年時間,土地出產的糧食、從國都交換來的糧食堆滿了倉庫,還有足夠的飼料飼養六畜,特別是羊和豬更是已經各有二十頭了,蕓姚都已經需要去更遠的采邑購買種豬和種羊。
有了豬,就可以熬豬油,就能讓蔬菜變得更美味,就能點油燈。蕓姚更是無私地把母豬的產后護理教給了采邑里的居民,讓他們也能飼養六畜賺錢。
大家先是做手工去市場換回糧食和飼料,然后用飼料養牲畜,蕓姚教他們做手工、養牲畜,還煉青銅農具進行耕種。朱家采邑的生活水平連對岸蕭國國君都羨慕,有時候缺東西還要過河過來采購。
蕭國立國艱難,五年時間不斷開荒,三百奴隸現在也都已經是野人了,他們獲得了自己的私田,有了自己的茅屋,組建自己的家庭。甚至還有女人嫁到了北岸,為此蕭君還很不高興,可北岸條件好更吸引人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在這個時代男女私奔,就算父母、國君都不能多管閑事。
畢竟私奔能增添人口,是受周禮保護的。只要男未婚女未嫁,私奔無罪。
當時北岸的男野人抱著葫蘆游到南岸,帶了個老婆回來,現在他們的孩子就叫‘浮生’,非常有紀念意義。而這件事情也成為了朱河的一段佳話,丈師又寫詩一首:“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五年時間,蕓姚和南北的鄰居關系也恢復了,因為南北的鄰居都想要來向蕓姚請教如何種田,也想富足起來。蕓姚也不小氣,他們誠心要學,她就會毫無保留地教。從種地,手工業,養殖業三方面全力支持。
只是他們學起來總是似是而非,發展沒有朱家這般順利,但豆腐、咸菜等等的食物已經悄然在魯國流傳,小麥粉和面條饅頭也悄然地走紅,魯國的餐桌因為蕓姚而改變。對大豆和小麥、蘆稷的加工讓魯國走在了美食時代的最前端,可謂是西周美食看魯國,魯國美食看朱家。
蕓姚以一己之力推動食物的發展,可惜她依舊沒有發明鐵鍋。
“朱女。”已經長出白發的叔宰滿臉尊敬地走了過來,蕓姚已經長大,叔宰也不會再渡娘渡娘地叫了,雖然親切但對亭亭玉立的一家之主就顯得不尊重了:“之前你讓我找的木材,我已經找到了,就是價格不便宜,一口氣要這么多木材,得花費不少糧食。不知道為什么突然要這么多木材?”
當然是為了修橋,蕓姚要打造一座聯通朱河兩岸的橋,這是之前就考慮好的。但看了叔宰的統計,蕓姚發現不合算啊,還不如讓魔舞去山野中砍幾棵樹呢。
喜歡渡娘之后封神時代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渡娘之后封神時代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