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東君愛不釋手地觀賞眼前剔透如玉,卻非玉制作的一個剔透餐盤,嫩綠色很符合他的審美:“這百花神倒也神奇,竟然還能制作出天庭都沒有的巧物。”“再過一段時間,諸子出世,不知百花神有沒有想法。”
對天庭的神仙來說,還有三百天不到,第一位子‘管仲’就要出世了,對于人間來說卻是兩百多年。東君說一段時間,蕓姚卻還要等兩百年,不過可以先安排上,東君可以給蕓姚留一個位子,看她到時候愿意拜哪個子為師。
拜諸子為師,對修煉是有好處的。
看了一眼在身邊吃咸鴨蛋的弟子,東君不由搖頭,弟子被蕓姚慣壞了,時不時偷偷跑下凡就要帶點吃的。
好在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歲容雖然貪吃,也不會吃太多,蕓姚只需要年年準備些祭品就夠歲容吃的了。
“下次下凡之時,你與百花神說,可以安排她跟隨諸子學習。她若是愿意,留她一個位置,不過最好快一些,因為之后天庭會非常忙,我也顧不得她了。所以轉告她,盡快做決定。”東君說道。
歲容立刻點頭。
東君繼續欣賞瓷器,他很喜歡瓷器的感覺,有種泥土轉化的感動。雖然蕓姚手藝簡陋,但不妨礙東君欣賞:“手藝雖然糟糕,卻也用心。”他所欣賞的絕非瓷器本身,而是背后的心意。
蕓姚并不知道東君評價她的手藝糟糕,如果知道也不會上心,因為她本來就不是以手藝見長。她把手藝傳授給采邑居民,很多居民的手藝已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蕓姚雖然是手藝的傳播者,但絕對不是最出色的手藝人。因為真正要提升手藝需要日積月累的重復勞作,還需要優化勞作過程的巧妙心思,這兩個條件蕓姚都不具備。她雖然也是在勞動,但她的勞動主要是在嘗試新發明,而不是不斷重復某一種工藝,并對其進行改進。
重復累積經驗,改進工藝技術是采邑居民在做的事情,他們學了一個技藝,并以此為生,才有累積和改良的動力。
蕓姚又要修煉,又要管理采邑,還要發明技術,時間不夠。
東姨拿著紙張,對著太陽看,刺眼的陽光也變得朦朧起來:“難怪你說可以用紙做窗戶,確實透光。”天庭的房子不需要采光,就和龍宮一樣都是自帶發光的,只有凡間的房子才需要借助太陽的光芒。
“主要還是作為記錄文字的載體。”蕓姚說道:“可以代替竹簡。”
“?”東姨顯然覺得很奇怪:“代替竹簡?可是紙張如此柔弱單薄,如何禁得起刻刀?”顯然她以為在紙張上寫字,和竹簡刻字一樣,用的也是刻刀。
也難怪,因為蕓姚雖然發明了紙張,但沒有發明毛筆,更沒發明墨。
“自然是不能用刻刀的,得用筆,不過我現在還沒發明。就好像是在墻壁上作畫一樣,是把色彩留在紙張上,而不是刻在上面。”
東姨點頭,比作壁畫就理解了:“治理采邑還真是高深的學問呢。”她知道蕓姚做這么多事情都是為了采邑的治理,她雖然不懂,也知道蕓姚花費了不少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