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讓人收斂陣亡士兵的尸骨,而經過整理駐地內的尸體,除了被野獸叼走的一些尸骨之外,駐地內還有一處讓楊浩憤怒的屠殺之地。
這些堆積在一起的尸體,不是什么野人,卻是大齊的士兵。
河灘上的那些尸首已經收斂完畢,除了有一些失蹤的,人數和兩個班的數量相差無二。
而這里的這些,為何會死在這里便顯而易見了。
除了一些不安于現狀的野心之輩,大多數人還是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的。
根本不會聽朔相的一面之詞,便腦殘的反叛大齊。
這里一定是發生過一場叛亂,楊浩心中猜測,而這場叛亂,忠心于部落的那些人被鎮壓了下來,這數十名被反綁這雙手的尸體,便是最好的證明。
楊浩讓人將這些人的尸體收斂起來,派人打造木筏,將這些陣亡士兵的尸體運送回長安城,對于這些忠心于自己的士兵,他要以最尊貴的儀式送他們最后一程。
一天之后騎兵返回,和楊浩所料一樣,那些叛逃之人,早已經沒了蹤跡。
根據稟報那些人已經一路向北逃竄,路上還發現了一些勞改犯和野人的尸骨。
楊浩心中雖然對朔相恨之入骨,但他沒有被憤怒沖昏頭腦,大齊如今還沒有道蔑視天下的程度,如果動用大規模的軍隊前去追繳叛軍,很有可能讓大齊陷入滅亡,之前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
留在一部分士兵駐扎在這里后,楊浩便帶著軍隊返回了長安城。
朔相的叛變讓城中人心惶惶,城外早已經沒了往日的忙碌,禁閉的城門,讓人感覺到了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之感。
楊浩回到長安城之后,為了不影響耕作,和其他工程的進度,擺放開了戒嚴的命令。
這一次出現叛變,給楊浩的打擊無比巨大。
他以為完美的軍隊政策,殘酷的現實,在他的臉上狠狠的打了一巴掌,讓他徹底的清醒了過來。
面對權利的誘惑,什么兄弟之情,都是狗屁,坐在這個位置上只能當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想要當君子只能成為土中白骨,成為野心家的墊腳石。
楊浩將自己關在屋里兩天沒有出門,這兩天他想了很多。
如同一格哲學家一般,不斷的思考著一個又一個關于人性的問題。
可是他最終卻發現,以他的能力根本無法掌控每一個人。
楊浩放棄了這種理想化的嘗試,他打算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軍隊再一次的進行改革。
他決定在軍隊中加入一個新的職位,名為監軍,這個監軍和古代的監軍不同,他參考了后世的政委制度,進一步削弱軍官的權利。
軍隊除了打仗之外,不能有任何屬于自己的思想,軍人不得干預任何政治上的事情,如果有發生叛亂的苗頭,政委完全有權利處死軍官。
這個監軍,楊浩決定讓文官來擔任,為了避免出現宋明兩代以文御武,削弱戰斗的情況出現,他仔細的回憶了,他腦海中關于政委的一切信息。
“既然你們不想好好過,那就別怪老子心狠了,他媽的,誰要是不想活了,那就去死吧!”
楊浩牙齒咬的咯咯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