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秋天的討伐行動,夏啟加速組建騎兵部隊。
這個時代的中原,并沒有如同后世一般是完全的農耕文明。
雖然數千面前就從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定居了下來,只不過文明卻是以半農半牧為主。
諸夏的各大族手中優良戰馬數量并不少,甚至可以說數量龐大。
夏啟組建騎兵的效率遠遠的超過了楊浩。
見識了騎兵的強大之后,夏啟只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便從馬場調集了五百多匹戰馬,選拔軍隊中最勇猛戰士成為騎兵。
看著雄壯的騎兵部隊,夏啟的信心再一次的膨脹起來。
心中甚至有了鯨吞天下的想法,想要一舉平定那些反對自己的對落,沒有了反對者,自己便又可以悠哉悠哉的四處帶著美人四處巡獵了。
至于楊浩的大齊部落,再一次的被夏啟視作微不足道的癬疥之疾,等他大軍一到,這些小丑就像是擋在車輪前的小蟲子一樣,只有被碾成渣渣的下場。
在各方勢力都在積極應對大齊帶來的變故之時,而長安城內的楊浩卻在干一件大事,他要為軍隊設計制作甲胄。
而在楊浩的心中,制作甲胄最好的材料不是青銅,而是皮甲。
在見識了夏朝的披甲大軍之前,楊浩心中一直以為皮甲就是一塊皮子裁剪而成,潛意識的以為這種甲胄沒什么防護能力。
但夏朝的甲胄卻給他上了一課,皮甲根本沒有他想的那么簡單。
楊浩用劍劃開過皮甲查看過,這些披甲是用了三層的皮子壓制縫合而成,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
而制作皮甲的皮革也不是普通野獸的毛皮,而是野牛皮或者犀牛皮制作而成,制作工序也很是反鎖異常。
當楊浩從將烏亥那里聽到了犀牛這種生物時候,內心是驚訝無比的。
在他的印象里,犀牛這種動物只存在于非洲大草原之上,從來沒有想過在華夏境內居然會有這玩意。詳細問過才知道,犀牛這種動物,在這個時期的中原和東夷也不常見,在南方的部落那邊才能見到大量的犀牛。
只這一點便絕了楊浩想要防止的想法,他不可能越過諸夏部落的封鎖,跑到不知什么情況的南方,去找一些犀牛,沒有犀牛用牛皮代替么?楊浩又如何舍得將那些耕牛殺掉。
無奈之下楊浩只好另辟蹊徑,在這數百皮甲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夏朝的皮甲,一個骨制或者石制箭頭很難破開其防御,即便是以夏朝不算鋒利的青銅戈,也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劃破。
可見這種甲胄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頂級的,如果不是大齊的武器超出了這個時代一截,上次的戰爭,即便是有了騎兵,也很難結束的那么容易。
雖然這些皮甲還算不錯,但很難滿足楊浩需要,如果是更多層的皮革縫制而成的甲胄,他絕對會直接將其列裝到大齊軍隊之中。
大齊的人口本來就不占優勢,千辛萬苦訓練出來的士兵,死一個就少一個。
他只能想辦法盡可能的提高他們的存活率。
楊浩的想法是披甲與青銅相結合,青銅沉重不適合像鐵甲那般制作成全身甲,只能本著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原則,將身體最脆弱的地方防御好。
楊浩設計的新式鎧甲,便是在皮甲的基礎上增加了青銅胸甲與肩甲,與這個時代相比,楊浩再一次引領了時代的潮流,在裝備金屬甲胄的同時,準備為大齊軍隊配備制式頭盔。
金屬昂貴,冶煉困難,如此大規模的裝備升級,對大齊的金屬冶煉開采能力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