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期刊也即將發型,而這次的期刊,預計主打便是文雪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說實話,這首詩冠上文舒的筆名,她自己內心多少還是有些愧疚的,畢竟他用的是多年以后海子老人家的詩。
可關于這首詩的事情,確實是歪打正著了。當時,她去詩社的時候,并沒有想到會讓她寫詩,而她雖然寫的一手的好故事,卻對詩極度缺乏了解。所以,當時就冒用了海子先生的詩。
自然,她也不曾想到,事后竟然還會排名,而“她的”這首詩竟然與顧帽并列第一。這就是促進了今天這首詩在期刊上發行的真正原因。
這確實是一首好詩。但也確實不是她文雪的詩。
但事到如今,她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只能對不起海子先生了。
在后世,明星的力量那是不可小覷的,在社會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小瞧的。只是,文舒重生之后,漸漸地明白了,這個年代的明星,似乎并沒有這么大的影響力。
反而詩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才是更加的崇高。
通過了解,她給當代社會對公眾人物的看重給做了個排名,由低到高依次是:歌手、演員、作家、詩人。
很顯然的,詩人的地位以及影響力都是最崇高的。
如果說,文舒作為作家身份的話,那也只能是排個亞軍。而詩人才是真真正正的冠軍,而且是流量的頂端。
如果要是給這個年代排出個巨星來的話,那不是明星,不是歌手,反而是詩人。
文舒清楚的知道,這首詩的發表之后,將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利益。
期刊一經刊登,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頓時火遍整個京城,喜歡詩的人總是坐在一起探討文雪這一首詩蘊含的意境。
誰說文雪只有低俗的文字?這一首詩,確實讓很多讀者對文雪有了很大的改觀。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給每條河每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現在,大街小巷,每一個人的口中,都會脫口而出背上那么幾句。
很多人喜歡這首詩里的幸福感;很多人喜歡詩里的灑脫,很多人喜歡詩里的溫暖。
總之,這首詩成了大多數人背詩的標配。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劈柴、喂馬,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文舒下班回家的時候,文卓正坐在椅子上聲情并茂的朗誦著這一首詩。而當她知道這首詩竟然就是出自自己親姐姐之手的時候,驕傲的就像是長了翅膀,下一刻就能夠飛到天空中去了。
她好想對同學們炫耀,好想大聲的說,這首詩是姐姐的。可是,姐姐叮囑過她,為了家人能夠安靜的生活,不要隨意將她的寫作的事情到處宣揚。
所以,文卓也就只能夠在自己的內心里暗暗的驕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