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覺得,這樣的操持婚禮倒是充滿了人情味。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大家在一條胡同里住著,不就是要相互幫助嗎?
這幾天,莊寅強也沒閑著,酒席所需要的材料自然是要自己備足了。每個市場忙著買各種瓜果蔬菜、雞鴨魚肉的,就夠他忙活的。
鄉親們會自發湊了碗盤、碟筷的給這邊送過來,桌椅也會幫著給湊齊活了。
眼見著后天就是婚禮了。鄉親們這幾日也忙活的厲害,時常來這邊詢問一下莊寅強,看看哪里有需要幫助的。
在四合院門口的胡同口,大家齊心協力搭建了一個窩棚。這個窩棚就相當于一個廚房,廚師就在這里邊燒酒席。
有幫手專門幫著往外邊端菜。
今兒雖然已經天黑了,可四合院里的人都沒有斷過,一會這家來了,一會那家來了。最要好的幾個,就在家里幫忙,把對聯貼好了,喜字貼全了,該掛的紅綢給掛上了,該貼的紅紙也給貼全了。
文舒的小四合院里,到處都充斥著濃濃的喜慶味道。文舒和莊寅強也跟著忙里忙外的,把該收拾的衛生收拾了。
大家總是開玩笑,說還是頭一次見他們這樣結婚的,不出院兒門就把新媳婦給娶回家了。
文舒為了讓莊寅強有面子,讓他在外人面前擔起一家之主的擔子來,早早的就讓莊寅強搬到正廳里去了,而她暫時搬到文斐的房間里,跟她擠幾個晚上。
到時候,莊寅強就把她從文斐的房間,直接娶到正廳里去了。
但結婚都是有規矩的,新郎官不出門就接新媳婦不好。所以老一輩的一個大爺,就是來操持婚禮的主事告訴莊寅強,即便是在本院兒娶,到時候也得帶著迎親隊伍,在附近的胡同轉上幾圈。
老一輩的都有老傳統,有自己的信仰。莊寅強不反對,但聽他人勸,吃飽飯。不就是跑一圈的事嗎?更何況,這是他的婚禮,自然也希望辦的順順暢暢的,不要發生什么意外。
再者說了,他也希望能在胡同里轉轉,這樣才能叫人家知道他是真正結婚了啊!
今天是三月二十七號,家里的人進進出出,就不曾斷過,熱鬧的很。
大雜院里的幾個大媽都來幫襯著文舒,畢竟他們是年輕的,家里又沒個老人操持著,很多事情怕是做的不周到。
結婚的前一天,新娘和新郎是不能見面的。所以,從今天開始,這些大媽們就不讓文舒出門了,免得跟忙忙活活的莊寅強給打上照面了。
雖然文舒不相信這些封建傳統,可畢竟這是結婚的一些習俗。有些時候,尊重習俗也是挺好的。
有人勸文舒去人家的理發店里,讓人家給盤個頭,畢竟是結婚了,不都得美美的嗎?
可文舒見過這年代的新娘盤頭,一個發髻高高的梳在頭頂,在后邊打上很多的摩絲定性,頭頂上的頭發還得散開來,就像是個雞尾巴似的。頭上還裝飾著一些塑料花,白珠子用來點綴。
說實話,文舒著實是不喜歡這樣的新娘造型。叫她盤個這樣的發型,還不如讓她披散著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