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飯館是個老飯館了,門臉老,裝修也老。現在,大多數來吃飯的,基本都是早些年前的那些老顧客。
改革開放后,國家允許做生意了,大街小巷開起了太多的飯館,各式各樣的,人也就分散了很多。
鄭導演之所以選擇這一家飯館,是因為這里有紀念意義。當年他們劇組和文舒的《渴望》版權,就是在這里談下來的。
鄭導演又親自為文舒斟滿酒,抿著嘴唇,心中有著諸多的感慨。
或許這是國人的習俗,很多生意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就把拍攝《胡同里的大雜院》的事情給談下來了。
當初拍攝了《渴望》之后,他們也賺了一些錢,而且鄭導演還拿了不少的獎,也賺得了一些榮譽。這些他都歸功于文舒當年的大方,若是她不曾這樣做過,怕是他們這個劇組也成立不了,說不定當時就夭折了。
所以,當他們看到《胡同里的大雜院》之后,就又有了想要拍攝成電視劇的沖動。這期間,他們跟電視臺做了很多的溝通,也跟制片人為文舒取得了最高的稿費和版權費。
這次文舒不再是白白相送了,而是可以得到自己該有的酬勞。
當然,文舒也很感念他們能夠記得自己,愿意再度與自己合作。
合作談成了,酒也喝完了。鄭導演心里開心,喝的醉醺醺的。今兒個再度與文舒合作,也算是了卻了他的一個心愿吧!若不然不曾報答文舒當年對自己的恩情,他一輩子也不能夠安心。
文舒回到家里,望著手中的合同,嘴角上不禁揚起一抹欣慰的笑意來。這才算得上是她真正意義上的簽約的合同。
文舒意念一動,進入空間里,來到江南小院的臥室里。臥室里的床邊上有一臺明清時的妝臺鏡,上邊有一個小抽屜,里邊放著她收集的猴票,還有《渴望》的合同,甚至還有她所有作品出版的各種合同。
她把《渴望》的合同拿出來,打開來看了看。合同被她用塑料薄膜覆蓋著,保存的完好無損。不管怎么說,這也算得上是一種紀念吧!等老了,翻看一下自己一路走過來的成績,也不算白白重生一場。
文舒把新簽的合同也用塑料薄膜覆蓋好,然后與《渴望》的合同一起放在這個文件夾里。收藏好后,重新放回抽屜里。
三天后,文舒再度進入劇組。
當年因為太過年輕,又是第一次當編劇,所以有些不太上道,編劇工作并非她一人獨立完成的。而在經歷了上次的劇組生活后,文舒已經完全掌握了寫劇本的要領,現在也可以獨當一面了。
而劇組也是把編劇的工作全權交給了文舒來做。畢竟她是原作者,對于人物的心理活動或者是場景描寫,了解的會更加細致一些。
之前與鄭導演和黃監制都合作過,這次也是相當容易上手,大家很快就進入到狀態之中。
經過與鄭導演的商議之后,大雜院里的幾位老人的飾演者已經定位好了,男女主角還在商忱之中。女主是個外柔內剛的女人,他們挑選了幾個演員,似乎在他們的眼神中都不能夠看到女主的那種堅毅。而且,文舒總覺得選角不對,無論是從形象還是性格塑造方面,都不太符合女主的人設。
一整天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可男女主角到現在也還沒有確定下來,只能明天繼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