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稱世俗人所處的為:‘欲界’;修行的僧侶所處的為:‘**’;得道僧侶所處的是:‘無**’。
佛家的修行,離不開禪定。所以,佛家對禪定的劃分,也十分精確,不像道家似得,說什么總是云里霧里的來回繞,讓人分不清頭尾。
欲界坐禪有四個階段,既:粗心住、細心住、欲界定、未來禪;**的修行,就稱之為‘禪’了,可分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得樂)、和四禪舍念清凈);接下來,是無**的四個境界: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
簡單地說:空無邊處定,就是‘空想’;識無邊處定,是‘識想’;無所有處定,是‘無想’,實際上是有很微細的想的。
當修佛者真正的進入‘有想,無想’的非想非非想處定后,定境就會消失,他的第六識就會漸漸模糊,從而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我’的存在,即第七識末那識,也就是‘恒行心’;第八識:為我。當修佛者可以摒棄‘為我識’,就進入了‘滅盡定’。在定中沒有‘我執’,但是當他出定后,我執之心再度生起的。此為:“三果圣人”。
破除了我執,在滅盡定中無我執,出離此定后也沒有我執者,方可為:“阿羅漢果”。
以李天現在的修為,絕對可以完勝無**修為的僧侶。可是功法不同,要求也就不同,佛家講得是一個‘空’,李天能進入這非想非非想處定,也是實屬不易。
求仙之心,始終不曾熄滅。李天的末那識尤其盛,雖然李天現在是運用著佛法,可功力卻更貼近于道術,一縷縷的灰蒙蒙物質被生生的拉入李天的體內。
這灰蒙蒙的物質,由李天毛孔,滲入臨近的穴道,進入個個經脈,猶如潺潺流水匯入丹田,最后被懸浮在丹田處正中的金丹吸入。
自從進入這須彌界,李天的金丹自主的排斥這里的一切物質,由于沒有靈力的注入,此時的金丹雖然依舊是實丹中期大小,也不似虛丹時那樣不實在,但此時的金丹放了很久的蘋果那樣,里面的水分大量流失,整體看上去已經蔫了。
不過,隨著這灰蒙蒙的物質進入金丹,已經停止任何行動,盡量減少太玄清氣消耗的金丹,立刻又活躍起來,真是應了那句:久旱逢甘露。
轉眼間,金丹充盈起來·····
隨即,李天又發現了問題。許是這幾年都沒有動靜,這金丹這按耐不住了,瘋狂的吸取這些灰蒙蒙的物質,沒了足夠。看上去,就好像小孩子遇到了很好吃的東西,小肚子早已經鼓鼓的了,卻還是不停地往嘴里塞·····
大量的灰蒙蒙物質涌入金丹,可金丹依舊是孜孜不倦的攝取,已經忘卻了這些物質還充滿雜質,里面有很多物質是不能為自己所用的。
攝取,攝取,不停的攝取······
拳頭大小的實丹,一點點的撐大,堅實的丹皮,漸漸變得稀薄;再由稀薄變得更稀薄,薄得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里面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