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筆爛賬,子良也是知道的。去年文治去義首堂借錢,還是他跟著一起去的。義首堂雖然不怕你不還,但必須的相關手續還是必須有的。之所以子良要趟這趟渾水,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他們兩家是姨表親,文治的娘去世的早,可以說:文治也是吃自己的姨娘,也就是子良的母親的奶nai長大的。
生母沒有養母大,子良的娘又何嘗不是把文治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啊?如此關系,子良不去擔保,他的老母親會愿意嗎?
文治的兒子豆兒,是個早產兒,從生下來就體弱多病。為了他,文治可以說是傾盡所有,可就在去年還是一場大病忽至,讓已經窮途四壁的家更加雪上加霜了!
這樣的家庭誰還敢再借給他們呢?而家里所有值錢的物件兒早已當了出去,就算這座房子值些錢,也已經壓給了子良家,房契現在還窩在子良妻子的手里。沒有質押的東西,義首城哪家銀號會貸錢給你?也就是這義首堂了!
不過,這義首堂的利息卻是很高的。在義首城里的所有街市、檔口,都有義首堂‘放數的弟子。遇有賭輸錢,或周轉不靈的,便會向‘大耳窿’借錢。
義首堂本著:‘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原則,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以前的錢銀交易,大銀碼多數用‘大頭’(銀元),小數目為‘銅板’(銅仙);高利貸者收數后,多數將銀元、銅仙之類塞在耳窿,日子久了,久而久之便把耳窿也撐大了,故稱為:大耳窿。
這些‘大耳窿’的利息很高的,就是:借錢一萬元,只能得到九千元,但還款時卻要支付一萬三千元。而且,高利貸的利息是逐日起‘釘’(利息),以復息計算,此謂之:利疊利’。往往借幾百元,過了一年半載才還,連本帶利可能就要還幾萬還不了!
這些是井市之間的放貸,風險大,所以利息也很高,文治并沒有向他們借錢。義首堂還有幾種借貸方式:驢打滾,多在放高利貸者和農民之間進行。借貸期限一般為1個月,月息一般為3-5分,到期不還,利息翻番,并將利息計入下月本金。依此類推,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成倍增長,像驢打滾一樣。
一種是:羊羔息,就是借一還二。如年初、中借100元,年末還200元。
最后是:坐地抽,借款期限為1個月,利息1分,但借時須將本金扣除十分之一。到期按原本金計息。如借10元,實得9元,到期按10元還本付息。
由于坐地抽和羊羔息的周期太短,都不是文治家所能還清的,所以他只能選擇利息較高的驢打滾。
子良娘也是知道這件事的,在看到義首堂的大哥是奔著文治家去的,不由得也跟了上去。本來這是子良脫離母親的最好機會,但想到自己的表哥,還是咬著牙跟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