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界,是人為劃定的界限,指經過僧伽的白二羯磨而全體通過所劃定的界限。作法界包括攝僧界、攝衣界和攝食界三種。其中,攝僧界有分為:大界、戒場、小界。
攝僧界,攝人以同處,令離別眾界;攝衣界,攝衣以屬人,令無離宿罪;攝食界,攝食以障僧,令無宿煮罪。
自然界分為四種:一、聚落界,有可分與不可分二種:可分聚落,以一聚落為界;不可分聚落,以六十三步為界(6尺為一步)。聚落有四種:(1)四周有墻;(上無蓋);(2)四周有柵籬;(3)籬墻不周;(4)四周有壁,上有蓋(現成的房子)。凡有這四種相狀皆屬聚落。
二、蘭若界,分為無難與有難兩種:難,指界內有具訶資格之人,有不同意見,故作障難之比丘,使羯磨法事不得成就。若無訶法之人,則于距離一拘盧舍的空靜處為界;若有訶法之人,則以58步為限,訶法者則可以此范圍之外自行作羯磨。
三、道行界,比丘游行時,可隨所住之處以縱橫一拘盧舍為界,于此范圍內,則不得有別眾食,別眾布薩等情形。
四、水界,即于離開陸地之船結界。《五分律》云:‘若在水中行,船上眾中有力人,以水若砂向四面擲出,隨所及處,即為界之范圍。’”
“李大人可能也是察覺到了:這無間界就是由無數個自然界組成的。”在簡單的介紹完結解界后,融間喜有些神情失落的拱手說道:“由于我職位地位,所以我只是一個負責看管黑繩地獄9獄樂境的人,至于結解界的修煉法門我是真的一點兒也不知道。”
這點無用融間喜說,李天也明白。所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這對融間喜來說可能是難于上青天,可對李天來說,卻是簡單的跟什么似的。
別忘了:他一直在玩兒的就是‘結界術’,只不過他之前所使用的結界術都是通過真氣驅動的,已經散功的他現在再也做不到了;而這佛門的結解界與道門的結界術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結解界的催動還不是佛力,已經分分鐘可入‘非想非非想處定’的李天來說,禪定不就是個毛毛雨嗎?李天雙眼微閉,一吸入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非非想指:非有想非無想,《楞嚴經》:如存不存,若盡不盡,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非想,言非有想。后以‘想入非非’,比喻思想的變幻玄虛。
而此時的李天卻是有想,但意圖太不太明確,一切順乎自然。雖然他的魂體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但他的神識卻在以流光的速度穿梭于無間各界域。
一開始李天并不得要領,神識穿越一個個界域。幾息過后,他的神識停留在了一個不知名的界域,這個界域是一處還未曾開發荒蕪之地。不要說獄犯了,就連一個陰差也沒有。可就是在渺無人煙的地方,竟致使正以流光時速前行的神識愕然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