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族的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遠古時期,上古時期,近古時期,古代時期,近代時期,以及現在時期。
話說:上古時期,黃河水經常泛濫成災,淹沒了莊稼,淹沒了房屋,使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背井離鄉。在這種情況之下,堯帝決心要消滅水患,于是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可是,帝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也只能暫且將治水的重任委任給鯀。
然而,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始終沒有治住。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還消極怠工,拿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后來,帝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之后不久,鯀就病死在了那里。
之后,帝舜也征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
都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而且,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
舜沒有因為禹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并且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在父親治水的時候,禹便很上心,再加上父親留下的寶貴經驗,禹治水可謂是‘事半功倍’。
禹為了治理洪水,三次到過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山石號叫,樹木驚鳴,土伯壅川,天老進兵。有一股看不見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動工治水。
禹才想這是遇到妖怪了!于是,立即召集諸神和各部落首領開會,讓夔龍去掃除妖孽。然而,桐柏山,以及附近諸山的部落首領,唯恐雙方打起仗來禍及自己,都面露懼色,懇請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鴻蒙氏、商章氏、兜盧氏、犂婁氏等部落首領臨戰怯陣,不愿出力。禹便把這些人都關了起來,并隔離審查。這才知道:原來他們包庇的妖怪乃是:淮渦水怪‘無支祁’。
無支祁能言善辯,知道江水、淮水各處的深淺,以及地勢的高低遠近。他長得形似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好像有一百尺長,力氣比九頭象還大。無論是搏擊跳躍,還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間就看不見了。
得悉了妖怪的信息,禹便立刻調兵布陣。雙方在桐柏山下展開惡戰。禹先后派童律、烏木由出戰,都打不敗無支祁。最后,派庚辰出戰,才擒獲了無支祁。鴟脾、桓胡、木魅、水靈、山妖、石怪等數以千計的妖怪,看到無支祁被捉,都叫喊著沖了上來,想要搶走無支祁。庚辰揮舞方天戟,和眾神一起沒費吹灰之力就殺散了這群烏合之眾。
大禹命人用大鐵鏈鎖住無支祁的頸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銅鈴鐺,然后把他壓在淮河南邊的龜山腳下。
打敗了無支祁,禹在桐柏山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下去,淮水從此才得以平安入海。
赤尻馬猴,名稱又名‘無支奇’,或稱‘無支祈’。古代傳說中淮水中的水怪名;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百姓。
《西游記》中寫道:猴王(孫悟空)將那四個老猴封為健將,將兩個赤尻馬猴喚做馬、流二元帥,兩個通臂猿猴喚做崩、芭二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