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棄佛(**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
起諸善法本是幻
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
幻出無根無實性-
毗舍浮佛又作毗濕婆部、毗濕波浮、毗舍婆、毗怒沙符、毗鎖婆浮、毗舍羅婆、鞞恕婆附、毗攝浮、毗攝羅、毗舍符、毗舍毗、毗舍婆、必沙部、毗葉羅、毗葉婆、比葉婆、毗鎖浮、隨葉、鞞舍、毗舍等,意譯為遍一切自在、一切勝、一切生、能變現、遍現、廣生、勝尊。為過去七佛中的第三尊佛,是過去**一千位佛陀中最后出現的佛。
毗舍浮佛(**劫第一千尊,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拘留孫佛,為過去七佛第四位。出自《地藏菩薩本愿經》卷中稱佛名號品第九,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贊嘆,是人于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拘留孫佛亦放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三十二旬,通身光五十旬,相好具足如紫金山。見此佛者,常生凈國,不處胞胎,臨命終時,諸佛世尊必來迎接。
拘留孫佛(見在賢劫第一尊,偈曰:
見身無實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是過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賢劫千佛的第二尊佛,又稱作拘那含佛、拘那伽牟尼。音譯為金色仙、金儒、金寂。拘那含牟尼佛放大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長二十由旬,圓光三十由旬,奉身光長四十由旬,光相具足。見此佛者,即得百億諸三昧門無數陀羅尼。
拘那含牟尼佛(賢劫第二尊,偈曰:
佛不見身知是佛
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迦葉佛又作迦葉波佛、迦攝波佛、迦攝佛。即過去七佛的第六位,現在賢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騎一頭獅子。降生于釋迦牟尼佛之前,相傳為釋迦牟尼佛的因地本師,是釋迦牟尼前世之師。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二萬弟子參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羅婆。
迦葉佛(賢劫第三尊,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