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只有妖修愿意,他們只要有了足夠的妖力后,就可以選擇性修從而化形。凝元期可以,結丹后也可以,成了地妖也行,當上妖皇還可以只不過,他們一旦修成人族,雖然提升境界的速度是會變得很快,但自身的實力就不敢恭維了。
實力變弱,在渡劫的時候就會多一層危險,這也是為什么妖族明知修成正果人體后,修行的速度回加快,但還是堅持獸體修行的原因了。
世人常用妖、魔、鬼、怪,來形容一切未知的、神秘的、恐怖的或超自然的力量和現象,本質上他們都是人們觀念的產物,是人創造了他們。
鬼很好理解,他與人有關,指代人死后不滅的靈魂,鬼的來源只能是人但我們卻常常對妖、魔、精、怪區分不清。比如我們常常會混用這些稱呼,如:妖怪、妖精、精怪、妖魔等。
妖,其實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指:反常的事物和現象,這也是它最初的含義。說文解字中對其解釋為“地反物也,從是,與神同類。”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反物,指群物失去本來的常性。左傳莊公十四年講到:“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這里的妖不一定具有實體,而是指不遵循常規禮制即是妖,我們常說的作妖一詞也是這個意思。
第二層含義才是指:自然物變成的具有人格意義的生命體,此意義上的妖一般都有原形,如狐妖、貓妖、蛇妖、花妖等。
怪指自然界奇異怪誕的事或物。說文解字解釋為“異也。”莊子說“人妖物孽曰:怪。”
怪,強調奇異、奇特,通常與妖連稱,主要用來形容妖的長相非常奇特。怪大多具有較高的法力,白天和夜里都可以活動。妖和怪的初意相近,人們習慣了將兩者合稱,也就逐漸模糊了兩者的區別。
在西游記中,“妖”和“怪”就已經分不出具體的區別了。古代人們往往把妖怪的出現看成是可怕的災禍將要發生的前兆,以為是上天對人們的警示。
精,為天地萬物都系精氣所生,自然物能夠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形成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精靈,人們稱之為:精。
唐代孔穎達認為:“云精氣為物者,謂陰陽精靈之氣,氨氯積聚而為萬物也。”
最著名的精,就是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它是石猴吸收日月精華所變。
晉代葛洪的抱樸子言:“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也就是說萬事萬物只要存在的時間足夠長久都可以成精。
精也總是被看作反常的、不同于正神的、常給人們帶來災禍的事物它有一個固定的自然物或器物為原形,是一個由物幻化而成的精靈。
“精”還有一種含義是指動植物在修煉過程中的狀態,由于修煉尚未完成,他們的法力比妖要小;
與“妖”比起來,魔的法力更為高強,并且常常危害人類。
魔,是由神仙走上邪路,墮落而成的動、植物一般通過修煉,是不可能成為魔的。
如:西游記中美猴王七弟兄中的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其實就是牛精、蛟精、鵬精,或稱牛怪、蛟怪、鵬怪他們還稱不上魔。
他們這么叫,只不過是為了增加噱頭,壯壯聲勢罷了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