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輸,或從簡作俞;穴則是空隙的意思。
黃帝內經又稱之為節、會穴、氣穴、氣府等;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之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稱做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通稱為腧穴;神灸經綸則稱為穴位。
靈樞九針十二原有云:“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這說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互相輸通的特殊部位。
由于輸通是雙向的;所以,人體穴位也就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二是疾病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三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和施術的主要部位。
人身有三宮,上元宮,泥丸中也,其神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中元宮,絳房中,心,是也,其神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堅;下元宮,丹田宮,臍下三寸是也,其神嬰兒,字元陽子,一名古玄。
泥丸宮,即上丹田宮,居九宮中央。近于泥丸宮之四宮,稱為四方;遠于泥丸宮之邊緣區域之四宮,稱為四隅;加在一起合稱九宮。丹田分為: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位于兩眉之間,印堂穴與百會穴之交匯;中丹田位于兩之間,膻中穴與百會穴下延長線之交匯會;下丹田位于臍下三寸處,關元穴與百會穴下延長線的交匯處。
穴位就宛如鏡中花、水中月,和咱們常提到體內的經脈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有明明真實存在,這也就是為什么道門中的術語為什么那么隱晦、深奧,令人捉摸不透了因為它所描述的本來就是那些虛無縹緲、若隱若現的東西,根本不可能像教你認蘋果一樣:拿在手里,還可以讓你過來摸摸。
所以,道典里的很多東西就會讓我們覺得繞,感覺總是那么的是似而非、模棱兩可、真假難辨。
而人若想要真真正正、確確實實的感受到它們的存在,那就必須經過修煉,一方面可以通過增強自己的感知力感知它們;一方面則是增強穴位和經脈的自身的磁場,令其對自己的影響增大。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