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別說,雕還真有幾分可以去當神棍的潛質,他就那么為了逃避娶媳婦話題隨口胡謅,結果編出來的瞎話還真的是跟他大姨遇到的情況差不離。
什么鄰居的朋友的親戚給介紹的好姑娘,他大姨著實心動,可是看著自家不成器的兒子吧,雖然姑娘家不要彩禮,但著實是不忍心姑娘被兒子給糟踐咯!可這般好的姑娘要是錯過了的話,又太可惜,于是他大姨就想到了雕兄這個她最疼愛的妹妹生的兒子,覺得要是把姑娘給外甥介紹的話,應該是極好的。
就是他大姨著實沒有想到這好姑娘,還真的被雕兄說中了是個坑,就是想要趕快在肚子大起來之前找個接盤俠,所以才打出不要彩禮這樣的名頭。偏生介紹人把姑娘介紹得天花亂墜的,叫他大姨都沒有想要要去打探一下詳實就直接信了介紹人的話,差點就真的坑到自家妹妹和外甥了。
至于鄭母和他大姨之后如何把這事兒給說開,證明姐妹倆沒有要互坑的意思,再去打探清楚那姑娘的真實情況,最后和介紹人干上一架看誰扯頭發更厲害,那就是她們姐妹倆的事情了!雕兄表示,娘,大姨,我會給你們加油打氣的哦!
話又說回短時間內會成為村子里話題中心的幾個知青。
知青們在被村民當猴子一樣的圍觀中,油大隊長領到了給他們安排的知青點。
村里自然不可能給他們蓋什么新房子讓他們自己住,哪來那么多錢呢,也就是在村里不太偏僻的地方找了間沒人住的老房子稍微修繕一下,頂多能保證屋頂不漏雨而已,其他就只能知青們自己搞定了。
沒道理他們還沒開始援建農村,農村就先援助他們吧,那哪個村子樂意接收知青呢。能給他們準備可以住的房子還有借他們口糧就已經很不錯了,那可都是從村里的人嘴里省出來的。
只不過村里為知青們所準備的這些,對于這些個在城里幾乎沒有吃過什么苦頭的知青來說,著實遠遠不夠。破舊的黃土房和茅草屋頂,便是窗戶上的紙都是破破爛爛的需要自己再糊,更不用說燒火的灶臺,還有只有兩片木板支撐看著搖搖欲墜的茅坑了,這都讓他們不由皺起眉頭。再看大隊長給留的口糧都是什么玉米渣紅薯之類的,還是算村里借的,日后要靠勞作賺工分來還。
本來就不甘不愿下了鄉,結果還住不好吃不好甚至吃不飽,簡直是讓人覺得暗無天日,更嬌慣一些的人就已經直接哭了起來。
知青上山下鄉援建農村已經開始了好幾年,這些年足夠熬干許多年輕人的熱血,從最開始的為祖國建設更好的農村,結果卻是日復一日地下地干活將自己活成了農民的模樣,黑紅黑紅的臉還有滿手的老繭,甚至開始忘記了自己曾經在學校學習過的知識,還有遙遙無期的回城最后不得不選擇跟當地人結婚生子,這些都會讓人不由懷疑自己最開始是為了什么來到農村,難道不是想要用知識改變農村嗎?
后來幾年才到上山下鄉年紀的知青,他們大多看過了放假回城的前輩們這樣的模樣,對比起他們原本在城里的模樣,可不就顯得更為慘烈一些么,所以也讓許多人也產生了所謂的恐懼,要不是政策不允許,有許多人大概更愿意繼續留在城里吧?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態度,也是有飽含熱血的年輕人愿意為祖國做貢獻的。不巧的是,來到村子里的這一波知青,都是屬于不情不愿,但又偏生逃不了,最后不得不下鄉的知青。
可想而知,大概日后的故事會挺精彩的吧?